第62届AASLD年会:观点拾零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1 楼

第62届AASLD年会的首日议程以各联合会议和继续教育课程为主。

(一)儿童自免肝并非儿科“专利”

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儿科肝脏病医生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在AASLD/NASPGHAN联合会议上,主持美国丹佛科罗拉大学Dr.Cara.Mack谈到,儿科医师面临的很多临床情况需要等患儿成年后由治疗成年肝病的医师来处理,因此这是场不光适用于儿科医生的会议。

会议上半场的重点是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著名自身免疫型肝炎专家Michael.Manns教授阐述了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Dr. GiorginaMieli-Vergani探讨了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的国际化标准问题;

Dr. Michael.R.Narkewicz则介绍了晚期或难治性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选择;

会议下半场涵盖了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多个主题,Dr.BenjaminL.Shneider讨论了儿童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治疗的挑战,包括使用熊去氧胆酸的争议及移植相关的问题;

Dr.Pia.Hauk总结及更新了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的一些其他自身免疫或免疫紊乱状态;

最后,儿科移植专家Dr.Sue V. McDiarmid介绍了需要做移植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儿的特别注意事项及术后的相关风险。

据悉,相关诊治指南的更新正在筹备中。

2011-11-08 14:25 回复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2 楼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054/077

 

(二)肝移植后免疫抑制需个体化

       11月4日,AASLD/ILTS肝移植课程以“肝移植免疫抑制:有放之天下皆准的标准吗?”为题。课程主任Josh.Levitsky博士的回答是“没有。免疫抑制治疗必须根据特定患者人群、疾病状态和临床情况个体化应用”。

     大多数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都直接或间接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相关。本课程回顾了维持治疗、诱导治疗的现状,讨论如何根据临床特殊情况调整免疫抑制策略,探讨了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包括药物基因组学监控的进展、生物制剂、撤除免疫抑制剂的可能性等。

        Levitsky博士谈到,“这个领域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这个领域过去及现在取得了很多成就,但现在我们正在处理免疫抑制剂带来的长期并发症,这将显著影响预后。”

      Levitsky博士说,“虽然有关于新药的进展报告,但更需要的是调整现有方法,也就是该如何根据疾病状态和患者人群来调整治疗方案”。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3 楼

【前沿AASLD】

◆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Holmberg.SD等发现,从1999年至2007年,在美国由HBV所致的死亡率几乎不变,而与丙型肝炎相关的死亡人数显著增加2007年死亡人数达到15 106例。美国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率已超过艾滋病导致的死亡率。

◆美国杜克临床研究所Gellad.ZF等报告,在当前的成本和治疗有效性条件下,使用含特拉泼维(TVR)方案为初始治疗的成本效益低于标准方案,除非TVR的费用下降到低于每周1640美元,非eRVR患者的SVR率上升至80%以上等。在携带有利IL28B基因型的个体中,还应衡量将无蛋白酶抑制剂方案作为一线方案的有效性。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Hwang.JP等报告,癌症患者化疗前筛查HBV的比例仅有17%,即便是有HBV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的筛查率也不到20%。而HBV感染的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后有近1/4发生HBV再活化。相应的,仅有少部分患者在化疗前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接受预防性治疗组的全因死亡率(22%)低于HBV再活化后治疗组(72%)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组(71%)。提示了癌症患者筛查HBV感染和对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荷兰鹿特丹Erasmus医学院的de.Man.RA等报告:心脏移植后自发性、散发基因3型急性HEV感染的发生率为3%。HEV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心脏移植后8年(范围1~20年),但集中发生在近几年,不过原因不明。HEV感染结局差异很大,从轻度一过性病毒血症到肝活检显示有进展性肝炎。由于IgM阳性率仅29%,建议将PCR作为免疫缺陷患者HEV感染的首选方法。

【中国AASLD】

中国多为1b型感染和有利IL28B基因表型

这项非干预性、横断面研究是首个在全国范围内分析中国HCV基因型和IL28B基因型的研究,其初步研究分析了395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显示约67%的患者为HCV基因1型感染,1b型最为常见。87.8%的患者的IL28B基因多态性为CC基因型(SNP rs12979860)。(魏来等)

 中国初治慢性丙型肝炎RGT的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研究

结果,共434例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83.4%为基因1型,RVR比例为34.6%,75.7%获得cEVR。而基因2/3型患者中58.2%获得RVR,84.6%获得cEVR。未发现任何意外的药物不良反应。(陈新月等)

 

经PEG-IFNα-2a治疗获得早期治疗应答的慢乙肝(CHB)患者的基线特征和治疗初期特征

这项有关PEG-IFNα-2a的RGT研究利用12周的HBsAg水平和HBV-DNA水平来确定12周治疗时的早期应答和指导治疗的疗程。中期分析结果显示,25%的患者(66/261)获得早期应答,其中26%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而未获得早期应答的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仅有6%。早期应答者的基线HBsAg、HBV-DNA以及HBeAg水平更低,治疗过程中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侯金林等)

 

中国经验提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应成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

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了经PTA治疗的的17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经皮血管再通术在95% 的患者中获得技术成功,1年、5年和10年的最终累积开通率分别为97%、91%和88%。PTA具有良好的长期开通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韩国宏等)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4 楼

(三)NASH肝移植术后存活影响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率日益升高,逐渐成为肝移植适应证之一。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Danielle.Brandman等研究显示,NASH或疑似NASH患者肝移植后的生存率低于无NASH的患者和无丙型肝炎的患者。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美国器官共享网络中的器官获得和移植网络数据库,在30182条肝移植受者记录中,10%患有或可能患有NASH。这些人的生存率低于无NASH或无丙型肝炎的患者,但这与代谢异常,如糖尿病、肥胖等并无关系,而是和受者肝病严重度和供肝质量有关。

Dr. Brandaman在做大会发言汇报时谈到,“二三十年内,NASH有可能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必须找到影响长期生存率的关键的受者因素和供者因素。”

“移植前代谢因素并非决定移植后存活的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的这一发现可能与各中心如何评估疾病严重度和代谢异常的风险有关。未来应加深对受者评估和供者评估的理解,并明确移植前代谢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及其如何影响生存率。”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5 楼

(四)活体肝移植供体的长期预后无忧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054/087

 

 

活体肝移植供者肝切除后长期预后到底如何,目前了解有限。美国梅奥临床中心Darwish.Murad等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评估,该结果以大会发言的形式与大家见面。

据Dr. Darwish.Murad介绍,该研究目前完成了44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评估,移植术后中位时间5.9年(1.5~10.3年),对他们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病史和体格检查、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并对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总体而言,活体肝移植供者的长期预后很好,没有人发生不明原因的胆道狭窄、肝功能异常或其他意外的健康问题。最常见的不适是切口麻木感,随后是肠道功能改变。Dr.Darwish.Murad谈到,大部分供者都表示将再次或可能再次进行器官捐献。这些数据可为未来给供者咨询提供资料。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6 楼

【前沿AASLD】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C肝病中心Fried等公布了SYNCH多中心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既往干扰素治疗失败的丙型肝炎患者中,高剂量口服水飞蓟素(420mg或700mg,每天3次)治疗24周的口服耐受性良好,但不能显著降低ALT。

◆澳大利亚墨尔本StVIncent’s医院Ryan等发现,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地中海饮食疗法能够降低肝脂肪变性,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这种饮食方案中ω-3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不通过减肥和减轻体重发挥疗效。

◆美国弗吉尼亚梅森医学院的Kowdley等报告了Obeticholic-Acid(OCA,鹅去氧胆酸的新型衍生物)治疗PBC的疗效。10毫克OCA单药治疗12周,能显著降低血浆碱性磷酸酶水平,瘙痒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OCA可能是十年来的首个PBC单药治疗新药,

◆意大利学者Villa等发现,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低分子肝素钠4000单位治疗能防止门静脉血栓形成。在为期12个月的治疗研究中,治疗组无一例患者出现栓塞。而且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失代偿的发生率更低。

◆英国剑桥大学Rashid等在诱导人多能干细胞的基础上,开发了疾病特异的干细胞,并通过基因重组对干细胞的基因进行修复,如修复PiZ型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基因缺陷。动物试验显示,这种修复后细胞衍生的肝细胞能正常分泌α1-抗胰蛋白酶,未发现致瘤性,为人体试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AASLD】

NBS1变异与HCC发生相关

NBS1蛋白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有重要贡献。这项研究共纳入了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了12个新型NBS1基因突变,而且在发生基因突变的肿瘤组织中发现相关蛋白复合体的核内定位异常。此外,50%以上的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2倍以上升高的NBS1表达。研究提示NBS1分子变异可能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过程。(Wang.Y等)

 

长期抑制HBV帮助达到慢乙肝治疗目标

本研究共纳入70例用替比夫定持续治疗的慢乙肝患者,治疗第5年时98%的患者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肝活检示基线时Knodell炎症得分均值为7.6,治疗第5年时下降为1.3,98.5%的患者无炎症;基线时Ishak得分均值为2.2,第5年时为0.9,86.2%无纤维化。患者调查问卷显示患者健康状态、精力、社会活动等均有显著改善。(侯金林等)

 

NA应答慢乙肝换用PEG-IFN治疗

OSST试验是观察恩替卡韦与PEG-IFNα联合和序贯治疗的IV期研究,53例用恩替卡韦治疗后获得维持病毒学应答(HBV-DNA<1000 copies/mL和HBsAg<100 PEIU/mL)的患者,换用PEG-IFNα-2a治疗48周后有13%实现HBsAg阴转,6%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显著高于继续用恩替卡韦治疗者。(宁琴等)

 

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早期小肝癌疗效相当

对168例肿瘤直径小于4cm、病变部位小于两个的早期HCC患者的研究发现,在这一人群,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的三年复发率和存活期并无明显差异。外科切除组第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6%、87.6%和74.8%,RFA组分别为93.1%、83.2%和67.6%。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339)。(马宽生等)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7 楼

(五)值得期待的新型抗HCV治疗方案不是只有博赛泼维和特拉泼维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055/087

  博赛泼维(Boceprevir)和特拉泼维(Telaprevir)是最早获批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目前还有十数种DAA新药处于临床研究中。新药的研究速度预计在未来的12~18个月中将大大提高。


  AASLD年会上的“肝炎汇报听取单元(Hepatitis Debrief)”其意义在于迅速综合和总结在年会上发表的数据,使这些实时信息更有用、更有意义。继2010年首次成功举办后,今年的“肝炎汇报听取单元”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肝病研究所主任Dr.Gregory Everson主持,继续帮助医生与最新的肝炎治疗进展同步。因此,Dr. Everson建议所有涉及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治疗的相关人员都来参加会议——不仅包括医生、护理人员、内科医生助理,甚至还包括患者。


  今年本单元将介绍这两种新批准药物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同时也将介绍“其他可能被用于联合治疗的新药的临床试验”,囊括NSIA抑制剂的早期试验数据、联合治疗的信息以及新干扰素方案、无干扰素方案等多方面信息。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8 楼

(六)ETV与TDF联合治疗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是目前最有效的抑制HBV复制的口服抗病毒药,在大会发言中,Anna.Lok教授汇报了BE-LOW研究的结果,比较这两个最有效药物联合应用与ETV单用的抗病毒疗效。

令人意外的,两种最强药物的强强联手,并未显示出惊人的变化。在包括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核苷初治患者整体中,单用ETV的疗效与联合应用ETV和TDF相似,治疗96周后,HBV-DNA转阴比例分别为76.4%和83.2%,无统计学意义。而且ETV单药治疗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和 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都优于联合治疗组。


  不过,联合治疗还是表现出一些优势,即对于HBeAg阳性患者,HBV-DNA转阴率更高,为80.4%和69.8%。只不过这一优势也只体现在HBeAg阳性的高病毒载量(1.0+E8IU/mL)患者中。


  此外,虽然两组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但联合治疗组提前中止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多。现在看来,在一般患者人群,单药治疗已经可以满足要求,强强联手更适合治疗难度大,如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的患者。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9 楼

(七)鉴别诊断胆道闭锁的分子标志
  

胆道闭锁(BA)是导致新生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原因,由原因不明的胆管纤维炎性梗阻所致。该病的诊断需有赖于手术胆管造影,是否有其他生化或分子标志物帮助诊断呢?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Bessho.K等对DA患儿进行了肝脏全基因组表达分析,采用高度严格的统计建模方法来筛选BA的特异性分子标志,最终发现了15个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据Dr.Bessho介绍,这15个基因鉴别BA和其他胆汁淤积性疾病的准确度达92.3%,而且联合其中两个基因,IL8和LAMC2,诊断BA的准确度达到了96.2%。


  研究显示,THBS1、SERPINE1、CCL2、IL8和ITGA2这5种基因有着共同的生物学过程、信号通路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炎症反应和结构重塑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Dr.Bessho等还在新生小鼠BA模型中分析了这5种基因在肝外胆管的表达,其表达水平随上皮损伤、胆道梗阻和闭锁时间延长而增加。


  Dr.Bessho认为,这些基因与BA的发病机制相关,或许可以作为BA的生物标记用于临床诊断。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10 楼

【前沿AASLD】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ean-Philippe等发现肝脏缺乏HMGB1表达能保护小鼠免受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的肝损伤,肝脏炎症反应、炎性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浸润都有显著降低,提示了HMBG1在APAP所致肝衰竭中的治疗靶点意义。

◆以色列耶路撒冷哈达萨医疗中心Mizrahi等公布了用口服抗-CD3单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IIa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抗-CD3单抗能降低AST和空腹血糖,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改善,一些患者还出现了ALT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下降。

◆德国艾森大学医院Manka等在127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将血清钠水平引入MELD评分并不能改善MELD评分的预测能力。不过低钠血症可加重肝性脑病,使预后变差,因而仍推荐在特定类型人群中检测血钠水平。

◆印度班加罗尔圣约翰医学院Ck等对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和奥曲肽在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作用进行了头对头比较,发现这三种药物在辅助内镜治疗时,在急性出血的控制、院内生存率、6周内再出血和死亡率方面疗效相当。

◆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医学院Ayoninde等报告,患NAFLD的青少年和无NAFLD的青少年在儿童期的人体测量数据存在显著差异,两组人群 3岁时的平均体重为15.3kg和14.9kg,17岁时为81.4kg与65.3kg,提示可早期识别NAFLD易感患者,实施针对性干预。

庞琳娜

关注站内信

11 楼

【中国AASLD】


  1、乙肝肝硬化风险预测基因筛选
  

该研究分析了714例中国HBV感染者,通过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了10个候选基因上的14种SNP,结果发现抗蛋白酶抑制子基因上的多态性rs2679757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家族M5基因上的多态性rs886277与肝硬化风险相关。(Peng L等)


  2、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因素
  

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接受被动-主动免疫后仍可能发生垂直传播(VT)。本回顾性研究发现,这类婴儿其母亲的HBV-DNA 均>1.0+E6copies/mL。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孕产妇HBV-DNA水平是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发生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8.92。产后出血、羊水胎粪污染以及羊水过少等也增加了VT风险。(韩国荣等)


  3、未治疗中国农村单采血浆献血者HCV感染自然史研究
 

这是一项对240例经单采血浆感染HCV的献血员进行的自然史研究。这些患者大部分为基因2型或3型感染,均不饮酒,未进行抗病毒治疗。间隔13年的两次肝穿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出现缓慢的疾病进展,炎症分数平均每年上升0.19。纤维化分期平均每年上升0.1。病毒量和ALT水平为进展预测因子。(Ren J,饶慧瑛等)


  4、HBV rtA181T/sW172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者通过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HBV的rtA181T/sW172突变株,发现通过高压尾静脉注射,该突变株可以感染小鼠并在小鼠体内进行基因转录、复制和分泌。突变株感染小鼠维持血清HBsAg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较低,但肝脏组织内HBcAg表达升高,说明病毒在肝脏组织中的转录和复制增强。(Dai J等)


  5、索拉非尼联合冷冻疗法延长晚期HCC的生存期
  

本开放标签、随机研究选入了102例HBV相关晚期HCC患者(BCLC C期),比较索拉非尼联合冷冻疗法(氩-氦)与冷冻疗法单独应用的治疗效果。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联合治疗组的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中位数分别为9.6个月和12.5个月,而冷冻疗法治疗组分别为5.3个月和8.6个月。两种方法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与既往报道相似。

1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