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谈我国慢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4个问题

做人要谦逊

关注站内信

1 楼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 韩启德院士

http://group.medlive.cn/webres/upload/000/122/142

在慢病防治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加强社会管理,使社会团体,特别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发挥重要作用,依靠群众自觉参与和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努力,群防群控。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推动慢病管理工作。

第一,要加强研究,特别是循证医学的研究。现在有很多做法似乎已成为常识,乃至常规,但是实际上其正确与否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例如,例行体检,目前许多人认为其对慢病早发现、早控制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前不久国外有学者研究显示,例行体检对人群死亡率及发病率(包括心脑血管和癌症)无显著影响。那么究竟体检的获益如何,是值得进一步探究的。

另一个例子,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宣布,严查从中国进口的大米,原因是在从中国进口的大米中检测出的铅含量要超过FDA规定标准许多倍。那么,中美两国儿童的智力发育是否存在差异,尚须循证证据。

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研究生最近完成的博士论文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医生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大比例用药缺乏证据支持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31.2%的患者仍在使用已被证明无效的药物和干预措施,而8%左右已被证明无效的药物仍被用于常规处理。因此,慢病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研究,特别是循证医学研究。

第二,许多公共卫生和(或)临床医学,包括慢病防治的研究结果是一种概率性结果,如何将概率性结果,特别是较低的概率,应用于对患者个体防治,目前仍缺乏知识和方法。例如,某些危险因素对部分慢病的发生率具有影响,但当其作用属于较低概率时,是否将其用于慢病防治、如何用,仍须进行综合分析。

与此相关的第三个问题是,在应用这些结果时一定要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制定一个疾病的管理办法时,应清楚该管理办法所需要的花费,以及我国的国情是否能承受。

第四,应强调社会公平,制定和出台疾病管理方法时首先还是应该“保基本”,要确保为最大多数人,尤其为弱势群体考虑,而绝不是为少数人获利。

 

1
2013-04-28 17:24 回复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