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器】心血管疾病杂交手术系列

做人要谦逊

关注站内信

1 楼

先来看个采访报道:

                                        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拯救心血管疾病的新武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除了药物治疗以外,需要通过“侵入”性手段进行干预。外科开胸和导管介入是目前两种最为常见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前者虽然疗效确切,但手术切口大,创伤较重;后者虽然通过经皮就可以完成,但仍存在患者条件的限制以及自身疗效的不足。是否有可能有一种“完美”的医疗手段,将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合二为一,从而以最小的创伤给患者获得最大的获益呢?

2008年10月18日至19日,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协办的世界首次全面的介绍和总结杂交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里成果的大会――国际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著名心脏外科胡盛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美国德州心脏中心Denton Cooly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晓东教授、高润霖教授及国内外数百位专家教授共同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就近年来杂交技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借此机遇,记者采访了高润霖教授、胡盛寿教授、杨跃进教授和蒋世良教授


  记者:“心血管杂交技术”作为专业术语,我想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首先请高院长介绍下什么是心血管杂交技术呢?

高润霖:心血管杂交技术,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陌生,但事实上这个技术已经发展了有十几年。伴随着心脏外科学微创化发展和心脏内科学的逐步有创化,一种融合了心脏内外科优势并结合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应运而生,这便是Hybrid技术。Hybrid技术常被译作“复合”技术,“镶嵌”技术或“杂交”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与成熟,“一站式”Hybrid的理念登上舞台,与传统Hybrid技术不同,“一站式”Hybrid手术需要借助一个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心脏外科手术的Hybrid手术室,所以无须在介入治疗科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患者,从而避免患者的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一站式”Hybrid手术室为外科、内科、影像科等多支学科技术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标准的“一站式”Hybrid手术室,除了具备完成心脏外科手术的全部设备以外,还具有多种影像学设备,包括心血管造影的C臂X线机、实时心脏超声系统等。C臂X线机在血管(如冠状动脉)的显影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从而为Hybrid手术提供更大的技术空间。实时心脏超声系统是心脏外科医师的又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即时评介介入器械在心脏内的位置和状态。

应该说这个技术是心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完美的结合。目的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的减少痛苦和创伤,促进病人的恢复。说起来大家不太好理解,以冠心病血管重建为例,把冠状动脉狭窄的地方,重建恢复血流。目前一个是外科搭桥,一个是放射架,外科搭桥一直是经典的方法,获得很好的长期效果,缺点是创伤比较大恢复的慢。介入治疗技术经过这二三十年的发展,使病人的恢复比较快,但是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可以治疗,并且再狭窄率比较高。通常很多情况下,这个病变很复杂,介入治疗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或者再狭窄很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推荐病人做搭桥手术,但是由于病人的创伤面大比较难接受。很典型的微创化,小的搭桥,恢复的很快,保证很好的效果,非常小的切口,但达到完全的血管重建比较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介入治疗跟这种微创的搭桥手术结合起来。比如冠心病的治疗,首先通过微创的不停的搭桥手术,把这个病变解决以后,我们介入治疗再解决问题,让病人创伤非常的小,达到完全的效果,这是杂交技术在冠心病应用中的典型的例子。我们知道搭桥在前肢远期的效果非常好,这10年间的有效率在92%以上,如果我们左主干的病变用这种杂交的技术,在前肢搭一个桥,这个病人的远期效果很可能比单独的做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好。但是要有待于去证实。

2013-07-25 14:33 回复

做人要谦逊

关注站内信

2 楼

记者:心血管杂交技术作为一项有重大突破的治疗技术,它对学术治疗领域的产生了重大的意义。那么,请问胡院长这些意义具体是什么呢?

胡盛寿:正如刚才高润霖院士以冠心病的举例说的那样,心血管杂交技术已经有10年的历史,但是一直进展的比较缓慢,多数都是分阶段的一些治疗。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那些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这项技术开始出现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那就是以杂交导管室新平台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特别是在复杂心型病,在大血管领域,冠心病的领域以及现在的半模拟,都进行了开拓的探索。

我想在这里强调说一下,首先一个现代医学的发展,随着基础和临床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整个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所谓杂交技术,里面核心的体现了几点,第一个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因为过去大家都知道,内科药物治疗,还有介入治疗,或者放射影像诊断,以及外科手术,都是让患者到不同的学科和医生面前接受诊断。现在的这些建立,设立了一个平台,放射科医生,内科介入科医生,还有外科医生走到一起,来提供服务。不是像过去,我们早年和放射科一同来做所谓的复杂性病的治疗。病人先到导管室做个造影,过几天再重新住院,医生病人要常常到不同的时间去看不同的部门,现在这个所谓的杂交技术呢,体现了真正是病人为中心。其他的各科的医生都到这里来,体现为病人服务的原则。

第二个体现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原则。现代医学不光是治疗,更区域化进入到3P时代。预防开始做起,不仅治标还治本。杂交技术更趋向于以疾病为主线,配合治疗。不是单个的以学科代表,各自为政。

第三个体现了病人治疗的效益原则,首先对病人来讲安全第一。用最好的疗效简洁的方式、低廉的价格为病人提供好的手段,减少病人的重复住院,病人的多重治疗。刚才高院士介绍了冠心病的治疗,现在我仍然重复高院长刚才讲的内容,现在搭桥,至少其他的药物和介入治疗还有一定的差距。用最好的搭桥做主要的血管,因为一个很小的切口,创伤更小一些。在微创和治疗这方面的优势两方面的结合起来,这也是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涉及到现代的医学教育,现代的传统的外科医生内科医生。内科由听诊器拿导管。外科的要去学会一些介入技
术和一些其他的知识。同时也传递一些信息,未来的医学教育由此产生一些变化,这些技术的推进,我相信有很好的价值的。


  记者:一站式手术是中国同步发展的技术,美国只有三四家,欧洲只有两家,可以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对从内外科联合治疗的角度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高润霖:最大的优势主要是利用内外科的技术,为病人更好的服务。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小的创伤,最小的痛苦。应该说是内外科技术发展的结合。首先是我们出发点是为病人做好更好的服务,第二从医学发展的角度讲,内科外科互相争论不休,内科说外科的手术创伤太大搭桥口子很大,外科说介入治疗再狭窄。过去老是争论,现在我们在结合,我们利用外科搭桥保持长期的通畅的优势,把这两个优势结合在一起,出发点是为了病人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意义比较大,就是医学模式的转变。

记者: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介绍,通过这个大会,不仅是在国际上,同时我们中国的专家也了解这个技术。那么,高院长有没有一些具体的设想,把这个技术在国内进行一些推广和培训?

高润霖:这是在国际上第一个专业的研讨会,之前从来没有过。所以想通过这次会议,不光把它引进中国,最起码在亚洲的东部我们把概念推广了。明年这个会议,我们也已经申请了卫生部教育部的批准,所以明年这个会议还要在这里举行。并且我们明年还要做一个学习班的工作,也已经批准。把这项技术向医院推广。

 
  记者:自2004年来,开展了介入科和外科手术中一起治疗的研究,其中包括出生三天的新生儿,而且手术获得成功。这个成绩是骄人的,一站式的手术,在临床推广中还面临着什么问题?

蒋世良:第一例当时做的时候,就是本来要采取视频消融的方法。仪器购入了20多万,摆在那儿。活性的肺瓣的闭锁,发育不良性的,后来就改良了。不用那个管子穿刺过去,用导丝通过穿刺的壁膜,把壁锁开了,效果非常的好。打孔的方法那是非常贵的,后来进一步的改进,比较完善,成功率比较的高,效果很好。

高润霖:我想这种一站式杂交技术的意义,应该是理念上来讲,我们过去的疾病,过去都是说一个病,作为一个病人被内科外科放射性医生看,有不同的程序。现在是为了治好这个病人,科室之间和不同的技术之间镶嵌复合达到很好的效果。恢复快创伤小,所以是一个治疗理念的变化,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另外我想也打破了过去学科之间的界限,过去内科外科有很多的争论,现在大家在一起来完成这个手术,最后达到为病人治好的目的。是理念上的改变。

做人要谦逊

关注站内信

3 楼

记者:什么样的病人能够享受这种便捷,不知道能满足多少病人的需求?

蒋世良:这个问题,他的前提条件就是说,既不能单纯用介入治疗,也不能单纯的外科治疗。举个例子,在冠心病当中,刚才胡院长跟高院士也提到了,如果是单纯的治疗解决不了,其他的地方回旋肢放支架,最大的可能性是创伤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可以搭桥,安全系数就高了,然后再做介入治疗,同时又合并一个可以介入治疗的缺损,现在就是说,通过介入治疗把这个房缺堵上了。矫正到正常的位置,实际上杂交是外科和介入治疗一起。残漏和狭窄再通过介入治疗也称为杂交,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


  记者:一层意思就是说可能满足这种条件的人很多?

蒋世良:是设备。这个就是说,他确实要有一定的条件,以前做杂交技术是分开做。在导管室里面如果是比较紧急,插管以后体力不至于降到很低,然后到手术室再做手术,这样转移过程中危害很大,现在直接进手术间了。杂交手术间仪器的设备非常的先进,能满足血管造影的诊断,左边斜角度要15度,方便外科医生,一般造影床没有这个旋转,唯独杂交的可以旋转。在国内好多医院咨询问题,怎样建立杂交的手术间包括房间的大小,确实要求有一定的条件,实际上病例目前来说开展的范围很多。

我在去年参加首发基金答辩。他们担心杂交技术的限制,其中一个教授说,一个手术室花了上千万。但是我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这个心脏外科内科的治疗领域里头,现在波及到杂交的时候,很多国内的医院已经花了上千万装备了介入的手术室。简单的说,在介入手术室里头,放一张外科的台子和无影灯,这个方面西门子公司及其他的公司在积极地做工作,很多在原有的介入手术室上投入很小的钱改造一下,在合作上很快建立这项技术。

杨跃进:我补充一下,刚才蒋主任讲了很多,杂交手术室就是内科和外科的结合。两家合起来治这就是介入就是杂交,哪些病人可以享受这些待遇,当一个病人特别复杂,找外科大夫说太危险了不好治,找介入大夫说不好治,再问第三句话,说你们两家一块呢,这就是杂交。我们现在强调的我们的优势叫一站式杂交技术,就是我们介入和外科手术是在同一个地方。病人不用动,过去是分段的,没有手术室的时候,各个地方开展,这也是杂交,但是我们现在提出的概念叫一站式杂交,这个病人进一次手术室把所有的问题解决。这是我们有手术室和平台的优势,这种远远大于分段式。
  记者:听各位专家讲述,我想很多人对心血管杂交技术有了很多新的认识。那么,请问发展中的难点和方向是什么?
  杨跃进:就目前而言,发展难点之一是杂交技术不可能全面铺开。首先介入技术,一定要建立在精良的,已经掌握很高的,比较好的外科基础和介入基础。如果外科自己的基础都没做好的,也没有什么优势。这种发展的方向就是说,只要内科外科治疗的,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发现还有不能治的,这个基础上就是杂交的难点。我相信随着我们介入的技术和外科的技术越来越精细成功率越高,同样有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先把外科技术提高再说,先把介入技术提高了再说。当然也许中国发展多少年以后,病人对这个问题认识变了,就是说我觉得外科没什么痛苦的,一麻醉以下做完手术就好了。将来两个趋势,一个是高难度方向,眼下是要走的。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普及的除非是老百姓说的,确实很安全,可能更广泛普及。

蒋世良:还有一个说,这个单位和医疗中心有一个很好的团队。诊断超声,造影。首先得诊断准确,不应该做的做了,就得不偿失了。完全可以用介入的是可以的,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包括麻醉科还有体外循环都应该做好杂交,很小的医院不具备的条件有一定的难度。

高润霖:杂交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跟病人的要求跟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一样的。医生给病人治病,就是要疗效达到最好安全最高创伤小,恢复快。病人也希望这样,杂交技术实际上是满足病人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目前我们应用的领域,冠心病的领域都是多脂病变,前降脂,利用搭桥的优势,这是我们冠心病里最典型的应用。另外左主干病变,无保护很危险,搭桥以后再做支架,这是目前我们冠心病领域里最广泛的,大的病人恢复就慢一些,再介入的话小切口,病人在麻醉科完了以后,出手术室就可以拔管,恢复了。

在先天性心脏领域里发展很快,很多手术室可能会改变主动脉夹层术后的结合。另外瓣膜,前一阵商量因为进口的比较困难,自己研究国家的可经皮瓣膜的置换。在国内做了一千多例,现在国家为什么没进,美国疯牛病疫区,不允许进入到国内,这是一个屏障。我想我们自己也可以研究,我想发展的领域,应该中心目标是为了解决,疗效好,痛苦少,创伤少,恢复快。只要有这样的目标,是有前景的。

胡盛寿:心脏外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最需要想象力的时代”。心胸外科诞生至今还不到百年历史,目前的发展是以往根本无法想象的。Hybrid手术中外科医师是“一站式”Hybrid手术中的主角。他们独有的对于病理解剖的熟知和处理意外情况的应急能力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即使介入治疗过程出现意外,可立即行体外循环手术予以补救。“一站式”Hybrid技术,对外科医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外,还需要他们熟悉介入器械并学习更多的影像学知识。作为多学科融合的产物,Hybrid技术也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它作为一项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手段的技术。

在新的世纪,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心胸外科医师都一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目前大约有800万患者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治疗,但实际年手术量仅为约10万例。科学在发展,学科在前进,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我们应该要善于学习,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与国际学术接轨,追踪国际发展的前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赶上学科发展的时代步伐,造福于人类。
 -------------------------------------------------------------------------------------------- 
  高润霖教授:
  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所)长顾问,并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高润霖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心内科特别是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发病病理生理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心血管新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突出成绩。高润霖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为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领导的治疗组完成的例数在国内最多,并在国内首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原性休克的急诊介入治疗,使病死率明显降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胡盛寿教授: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2年12月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并开始在阜外心血管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1986~1989年师从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血管外科。1995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行政副主任,1996年兼任阜外心血管医院瓣膜及辅助循环研究室主任,1999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二十余年来,在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外科有极高学术造诣,是目前国内心血管外科新生代学术带头人之一。
  
  杨跃进教授: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兼任心内科主任。
  杨跃进教授作为中青年心内科专家,既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擅长冠心病的诊治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构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护;心血管病急症的救治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心力衰竭的防治;以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的技术。针对心血管病领域里前沿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曾负责主持和承担了医科院、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科技部“863”、“十五”攻关和公益基金分课题共10项。
  
  蒋世良教授:
  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主任,放射影像学研究室主任,介入治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等。
  1975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94年至1995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研修。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性治疗研究,并在经皮瓣膜球囊成形术、先天性心脏病及周围动脉疾患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

做人要谦逊

关注站内信

4 楼

Joseph Coselli 心血管外科教授,现职于美国德克萨斯Baylor医学院,致力于研究主动脉疾病的一站式杂交手术。2009年他接受了《endavascular today》的采访。下文是他关于主动脉杂交手术的部分描述。

“杂交手术已经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杂交手术又可以分为分期杂交和一站式杂交,而分期杂交的等待间期蕴含着很多的不确定的风险,”Coselli教授说,“这种手术风险包含各种情况,发生率可以高达25%,这会给医生和患者增加很多的负担,因此一站式手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世界上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主动脉弓杂交手术报道于1998年《Journal of Endovascular Surgery》杂志。

做人要谦逊

关注站内信

5 楼

                                        杂交手术时代:心血管疾病杂交手术应用的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 郑哲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称,目前我国包括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在内的血管病患者估计已经达到23亿,每年有300万人死于血管病,每3人死亡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仍呈增长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心脏外科手术量逐年增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压力巨大。 

 近年来,为减轻心脏手术患者所面临的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微创外科理念越来越多的在外科冠状动脉心肌血运重建中得到体现,相继诞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以及机器人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等。冠心病经皮介入治疗是继内科药物治疗后出现的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近年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远期生存率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显著差异,内外科发展的轨迹越来越趋于融合。虽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年手术量也逐年递增,但无论在欧美国家还是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发展迅猛,两者的治疗呈现失衡态势。为了更好地整合外科手术和内科介入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面各自的优势,融合内外血运重建最新技术的杂交手术应运而生

 概述

“杂交”心脏外科手术的理念最早由英国学者Angelini于1996年由提出的。Angelini开创性地结合经皮支架置入及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000年,Farhat等利用左侧乳内动脉替代前降支的全胸腔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PCI开展杂交手术治疗。此外,“杂交”手术作为分期治疗的策略或术后的介入补救手段也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得到应用。 

 杂交手术的开展有赖于三个关键因素:(1)包括超声心动图仪等设备在内的装备齐全的可同时实施介入治疗和手术的杂交手术室;(2)能够广泛运用的术中造影技术;(3)无论开胸与否,心外科医生与介入医师都能够熟练运用导管设备。这对医院硬件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医疗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杂交手术主要包括杂交冠状动脉再血管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冠状动脉联合瓣膜手术(经小切口瓣膜手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杂交手术,并扩展到了房颤治疗(心内膜/心外膜联合治疗)、复杂主动脉手术(分流手术恤管内支架)等领域。就国内而言,现在全中国有超过30个杂交手术室,中国的外科医师已在杂交心脏手术领域取得了多项成就,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主动脉手术等领域。 

冠心病 

目前,世界范围内杂交手术只占到心肌再血管化手术量的2%左右。但较传统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而言,杂交手术避免了大隐静脉的获取,避免了体外循环可能带来的机体损伤。已有的包含18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针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开展的杂交手术死亡率低(0~2%),同时重症监护时间及总体住院时长显著缩短。

杂交手术的优势在一些患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同时伴前降支复杂病变的患者;靶血管不适宜开展大隐静脉移植或者大隐静脉质量不佳的患者;具有高危合并症,如纵膈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塞、严重肥胖、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不愿接受传统开胸治疗的患者等。

考虑到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Mid-GAB)和PCI在杂交手术中的程序,目前杂交手术开展心肌再血管化的方式主要包括3种,即先行Mid-GAB术再行PCI术、先行PGI术再行Mid-CAB术、同时开展Mid-CAB和PClo在已有的报道中,同时开展Mid-CAB和PCI的杂交手术只占不到10%。3种方式各有利弊,但尚缺乏临床试验依据证实何种方式更具优势,临床实践中还需综合考虑患者个人情况谨慎决断。

分期杂交手术面临更沉重的人力物力负担,住院时长、不良预后风险也可能会相应增加,因此“一站式”杂交技术或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过去10年中,国际上文献报道的“一站式”心肌再血管化杂交手术约为500例。尽管各中心开展杂交手术的方式差异显著,但治疗结果均显示针对择性的患者,杂交手术能够成为替代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肌再血管化的治疗手段。 

 199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与胡盛寿教授合作完成了国内第1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PCI进行冠心病多支病变的治疗。2007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成中国首个杂交手术室,至今已成功完成超过140例“一站式”杂交治疗,术后效果良好。

 

做人要谦逊

关注站内信

6 楼

先天性心脏病

传统外科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同时在影像学、材料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介入治疗在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修复及肺动脉缩窄等先天性心脏病领域应用广泛,经导管瓣膜置换和瓣膜修复的出现又再次扩大了介入治疗的领域。因此,杂交技术的出现正好融合了两者的技术优势,顺应了两种治疗技术发展的潮流。

1972年,Bhati和同事首次将杂交技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领域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目前,右室流出道狭窄或肺动脉分支扭曲的先天性肺动脉狭窄患者,经皮介入治疗和传统外科手术都仍具挑战。针对肺动脉分支解剖结构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杂交手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亦能够作为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补救措施,或许能够成为解除肺动脉狭窄的替代治疗手段,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

近来国外亦有文献报道,对左室发育不全合并主动脉缩窄的先心病患儿开展杂交手术,联接肺动脉分支并置入动脉支架,显示出杂交手术在左室发育不全及其他合并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国内,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0年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量超过4500例。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5年期间152例先心病患儿杂交手术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到,与成人杂交手术类似,先心病的杂交手术能够免除或者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此外,在先心病的杂交治疗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相继开展了新生儿室间隔完整肺动脉闭锁、房缺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治疗,还针对法洛四联征与肺动脉闭锁合并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形成(TOF-APCAs)的患者设计了一站式治疗方案,即在侧支封堵成功后,外科医生即开胸进行常规先心病矫治术;治疗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分期杂交手术,“一站式”杂交手术可简化TOF-APCAs患者的手术过程,显著降低ICU滞留时间、气管内插管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医疗费用。此外,对完全大动脉转位或完全性肺静脉畸形的复杂先心病患者,于杂交手术中运用球囊房间隔造口术亦取得了良好效果。 

血管手术

主动脉弓疾病以传统体外循环开胸手术治疗为主,如今,开放性跨主动脉分支再血管化联合主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的杂交手术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成为这类疾病的替代治疗手段。

血管内外科治疗理念已延伸至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借助杂交技术,主动脉手术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下降,因而杂交技术在血管外科治疗领域也愈加宽泛。复杂的胸主动脉瘤还主要依赖血管内治疗,目前已有分流手术联合血管内支架的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瘤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文献报道。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大血管杂交手术量连年增长。在阜外医院开展的外周血管并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杂交手术治疗中,术中造影证实外周血管狭窄病变消失,术后早期(2周内)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示狭窄消失,血流通畅:术后早期心脏超声示射血分数增加;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好转,血肌酐、血尿素氨水平下降;术后胸液量、ICU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似。显示出该杂交手术早期临床效果明确,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其他手术

血管桥材料或靶血管条件不佳,高龄、心功能不全、过度肥胖、呼吸或肾功能不好的高危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患者,适宜开展瓣膜联合经皮介入治疗的杂交手术,特别是伴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已知的瓣膜病或具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的患者。

房颤的外科治疗通常伴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开展,方式包括迷宫手术( Maze procedure)、术中心内膜或外膜的消融。单纯的房颤治疗依赖于药物或导管消融,因此外科小切口的心外膜治疗联合经皮心内膜治疗或许能够提供快速而更加有效的房颤治疗效果。

结论

杂交手术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8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专门就杂交手术治疗心脏病这一专题召开首届国际研讨会,首次让国际、国内的外科医师及介入医师对同一病例的治疗方案进行现场讨论,使得杂交技术在之后中国各场心脏学术会议上都成了热点议题。此外,为了帮助年青外科医师掌握杂交技术以及与内科同事配合的技巧,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批青年外科医师已经在欧洲著名的心脏中心完成培训、通过了我国相关资格考试,开始进行杂交手术。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与成熟,除了传统的杂交手术,“一站式”杂交技术在心外科领域应运而生,为外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技术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一站式杂交”手术对心脏外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学习更多的影像学知识,与工程师沟通,设计更好的术中专用介入设备。作为多学科融合的产物,“一站式杂交”手术也需要更多经验的积累,但作为一个微创外科学新的分支其临床意义重大而深远。

未来杂交手术的发展有赖于“杂交”理念的传播、手术设备的革新、经皮介入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新一代心外科医师的人才培养等等。杂交手术是技术的杂交,更是理念的杂交。这种术式创伤小、死亡率低、疗效好,体现了对患者的身心关怀,是真正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到现实医疗中的最佳体现,将成为微创心脏外科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张小明pl

关注站内信

7 楼

第一次听到有这种东西。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