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征服糖尿病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二甲双胍在多个领域的价值被不断地挖掘与应用,经过50多年的沉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巩固了其在国际权威糖尿病指南中的地位。迄今为止,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以及全程用药的领先地位已毋庸置疑。
二甲双胍的发现
在中世纪,山羊豆又叫法国紫丁香,这株浪漫的植物中富含胍类成分,具有缓解糖尿病患者多尿,减少尿糖的作用。其后,人们发现甲状旁腺具有调节胍代谢的作用,由此,人们认识到胍类和降血糖有一定的联系。1957年,二甲双胍在Aron实验室首次使用。
二甲双胍的发展
● 1995年,FDA正式批准二甲双胍用于治疗T2DM,二甲双胍在美国批准上市。
● 1998年,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肯定了二甲双胍是可以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降糖药物,并能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症及死亡率。
● 2002年,美国糖尿病预防试验证实,二甲双胍能预防糖耐量受损向糖尿病的转化。
● 2004年,欧盟批准二甲双胍用于10岁以上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
● 2005年,Cochrane协助组荟萃分析显示了二甲双胍近50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南颁布,进一步明确了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石。
● 2009年,NICE 2型糖尿病的临床指南中指出,二甲双胍是所有新诊断患者的首选用药,在超重肥胖患者中被推荐为唯一首选。
●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指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应是二甲双胍;如果没有二甲双胍的禁忌症,该药物应该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尤其是新诊断患者(不论BMI)的一线用药治疗上。
● 2012年,美国内科医师学会指南强烈建议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ADA/EASD共同指南认为,优秀的降糖药除了具有降糖效果,还应具有以下效果,包括减少慢性并发症、使用方便、安全性高,价格低廉以及耐受性好,并强调二甲双胍作为初始单药治疗,并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全程。
● 2013年,在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指南中,二甲双胍为唯一认可的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在● 2013年中国T2DM指南中再次肯定了二甲双胍一线首选地位,并强调若无禁忌,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 2014年,中国多位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共同制订《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2014年会上公布,以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二甲双胍。共识中指出:二甲双胍具有可靠的短期和长期降糖疗效,单独使用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同时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二甲双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2型糖尿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
二甲双胍的展望
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卓越的进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国内外研究人员共同的努力下,二甲双胍在糖尿病的治疗进程中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相信该类药物在征服糖尿病的道路上将会绽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