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疼痛诊疗学(第3版)
作者: 谭冠先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提要
《疼痛诊疗学(第3版)》是以第2版为基础进行修订补充。把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充实到教材中,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第2版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删节。本教材共16章,除包括疼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诊疗技术和急慢性疼痛的处理外,补充了疼痛原理研究的新成果,对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增加了临床常见的风湿性痛与软组织疼痛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与疼痛治疗的意义
一、疼痛的概念
二、疼痛诊疗的意义
第二节 疼痛诊疗发展史
一、疼痛学简史
二、我国现代疼痛学的发展与成就
第三节 疼痛诊疗的范畴
一、慢性疼痛
二、急性疼痛
三、癌性疼痛
第四节 疼痛的分类
一、根据疼痛发生部位分类
二、根据疼痛的性质分类
三、根据疼痛的原因分类
四、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
五、疼痛的五轴分类法
第五节 疼痛治疗的伦理观
一、疼痛治疗的道德规范
二、疼痛治疗的伦理观
三、完善告知义务,和谐医患关系
第二章 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疼痛的外周机制
一、初级传入纤维和伤害性感受器
二、外周敏化
三、其他外周机制
第三节 疼痛的中枢机制
一、中枢敏化
二、脱抑制和扩大的易化
三、结构重组
第三章 疼痛的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 疼痛病史采集
一、一般资料
一、发病的原因或诱因
三、疼痛的特征
四、病程
五、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
第二节 疼痛患者的体格检查
一、头面部检查
一、颈项部检查
三、肩及上肢检查
四、胸、背、腹部检查
五、腰、骶、臀部检查
六、髋与下肢检查
第三节 疼痛的影像学诊断
一、X线检查
一、CT检查
三、MRI检查
四、ECT检查
五、超声检查
六、医用红外热像图
七、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
第四节 疼痛的实验室诊断
一、血液检查
一、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
三、抗链球菌素“0”(ASO)试验
四、类风湿因子(RF)检查
五、尿酸(UA)检查
六、C-反应蛋白(CRP)检查
七、神经传导速度(NCS)测定和肌电图(EMG)检查
八、体感诱发电位
第五节 疼痛的测量与评估
一、疼痛的测量方法
一、疼痛的心理学评估
第四章 疼痛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 非甾体抗炎药
一、阿司匹林
一、吲哚美辛
……
第五章 疼痛的神经阴滞与局部注射治疗
第六章 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第七章 疼痛的其他治疗方法
第八章 头面部痛
第九章 颈、肩、上肢疼痛的治疗
第十章 胸腹部疼痛
第十一章 腰部痛及下肢痛
第十二章 风湿痛与软组织疼痛
第十三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
第十四章 癌性疼痛
第十五章 手术后疼痛
第十六章 分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