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驱虫最佳时机。秋季是驱蛔的最佳季节。夏季,人们进食大量的生鲜蔬菜和瓜果,其上难免带有蛔虫卵,感染蛔虫的机会较多。到了秋天,幼虫长为成虫,集中在小肠,此时服驱虫药,可谓“打个正着”。
2岁以下幼儿慎服驱虫药。2岁以下的宝宝,肝脏发育尚不完全,而大多数驱虫药中都含有影响肝肘功能的成份,服后会造成宝宝肝功能损害,引起转氨酶升高和厌食症。2岁以下宝宝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注意生活卫生,切断接触虫卵的来源。
服药后不会立即排虫。有些人服药后一天就急于检查粪便,若没找到虫体,便认为药效不佳或剂量不够。这种错误观念源于使用传统驱虫药。传统驱虫药毒性较强,不宜在体内久留,因此与泻药组成复方制剂。这样,驱虫药将虫体麻痹后,借助泻药和肠的蠕动将虫体排出。
新型驱虫药的药理机制是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使虫体糖原耗竭而无法生存和繁殖。这种独特的杀虫机制,使服药后2~4天才有虫体排出。所以,服药后还要耐心等上2~3天,才能看到“战果”。
儿童不宜经常服驱虫药。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身体瘦弱,吃东西不香,就给孩子吃驱虫药,结果还真打出几条虫子,便视为法宝,隔三差五就给孩子吃两片,打打虫子。殊不知驱虫药也和其他药物一样,常服或服用过量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呕吐、肝功能损害、脑炎综合征等。所以,儿童不宜常服驱虫药,肝肾功能不全、脾胃虚弱、急性发热的儿童,更应慎用或禁用。
孩子肚子疼时不要服驱虫药。有的家长一看孩子肚子痛,就认为是宝宝肚子里的虫子“作祟”,马上给孩子吃驱虫药。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孩子肚子痛不一定都是虫子引起的,即使是虫子引起,也不能服安乐士、肠虫清等驱虫药,因这类药物可激发虫体游动、乱窜或扭结成团,加重腹痛,个别孩子甚至发生胆道蛔虫或肠梗阻,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
驱虫药宜空腹服用。驱虫药最好在清晨空腹或晚上睡觉前服用,驱虫药毒性较小,空腹服用,药物在肠道内的浓度会高些,提高杀虫效果。左旋咪唑类杀虫药用糖水送服,不仅口感好,也可增加疗效。此外,服驱虫药后,要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芹菜、韭菜、白菜、香蕉、苹果等,以利虫体排出。
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小儿到了2岁以后离开大人怀抱开始自己活动,卫生知识了解甚少,常把脏东西含在嘴里,吃东西前不洗手,又喜欢吃生食和冷食,加之没有及时剪指甲等原因,会把肠道寄生虫卵吃进胃肠道而患肠寄生虫病。广大农村有不良卫生习惯的小朋友更容易患病,主要为肠蛔虫病、鞭虫病。城市小朋友在托幼机构里易传播蛲虫病。一些地方流行的姜片虫、包虫、绦虫等,在经济好转和卫生知识普及的今天已少见多了。这些寄生虫躲藏在小朋友肠中引起小朋友腹痛、腹胀、腹泻、夜晚睡眠不安等,还与小朋友争夺营养,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这些肠道寄生虫把卵产在人大便里,只要化验大便就可以查出钩虫、在肠血管中的血吸虫,还有躲在肺里的肺吸虫.钻进肝脏的肝吸虫,也都可以化验大便查出。只是蛲虫排卵较为特殊,它一部分卵产在人大便中,晚上还爬出肛门产卵在肛门周围,产完卵后再爬进肛门,扰得人不能安睡。在小朋友用手搔抓肛门周围皮肤时,会把蛲虫卵嵌进指甲缝中,吃东西时再进入胃肠道。
正因为如此,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在托幼所机构每年应给小朋友化验大便1次并驱肠寄生虫1次。
二、驱虫药对人体有毒吗
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代谢都有相同之处。在杀死肠道寄生虫同时,对人体也有很小的毒性,但是不会明显造成对人体损害;这些寄生虫都是小东西,少量驱虫药致它们于死地而人可以安然无恙,或者仅有轻度反应。世界各国医药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对人体毒性小、对寄生虫作用强的药物。例如近年生产的肠虫清,人口服后肠道吸收较少而不会或少发生对人体损害,对肠道寄生虫就可以大大地发挥杀灭作用了。对人体肠外的寄生虫常用口服能吸收或可以经过静脉注射的药物驱虫,这些药对人体虽有毒但是为了杀死那些寄生虫,只好人受小损害而用之了。
三、如何服驱虫药
当孩子大便中化验有虫卵时肯定是患了寄生虫病,如果怀疑孩子有肠道寄生虫病而在大便中未找到虫卵,应该再查两次大便,才能作出最后判断。只有明确了孩子肠道中是哪种寄生虫才能选用有效的驱虫药。
给孩子化验大便最好在每年的秋末冬初进行,因为夏天和秋天气候炎热,小朋友冷食、生食机会多,容易吃进虫卵而患肠寄生虫病。对肠道最常见的蛔虫、蛲虫、鞭虫,可首选肠虫清,它对肠道大多数寄生虫都有效。每人只服1片(0.2)克就可以了。如果是为了驱蛲虫,在第1次服药后1周再服1次相同量的药,把第1次驱虫后又吃进去的虫卵再生成的蛲虫也杀光,做到铲草除根。如果查到孩子患了钩虫、绦虫、肝吸虫等影响小朋友生长发育较为明显的寄生虫病,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安乐士
【又名 】 甲苯咪唑,甲苯达唑,一片灵,二苯酮咪胺酯,Mebendazole, Pentelmin, Ovitelmin, Telmin, Multispec, Vermox, Nover, Vermirax, Antiox
【 药动学】
口服吸收率不超过10%,大部分药物在1-2天内以原形由粪便排出。被吸收部分在体内转化为脱羧代谢物,经粪便排出。
【作用与用途】
安乐士甲苯咪唑为广谱驱肠虫药,在体内、外均能直接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其糖原耗竭,ATP生成减少,使寄生虫无法生存和繁殖。但对人血糖则无影响。且有抑制虫卵发育作用。临床用于防治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绦虫,粪类圆线虫等肠道寄生虫。治愈率常在90%以上。尤其适用于上述蠕虫的混合感染。
【用法和剂量】
1,蛲虫症:顿服100mg,一次即可。不分年龄、体重、可采用同一剂量。
2,鞭虫症:100mg,早晚各一次,连服3天,一次治疗未获痊愈者,可重复一疗程。
3,钩虫症:每次100-200mg,日服2次,连服3-4天。
4,蛔虫症:每次100mg,日服2次,连服2-4天。
5,绦虫症:每次300mg,日服3次,连服3天。
【不良反应】
毒性小,副作用少见。极少数患者可见轻微头痛,头昏,腹部不适,发热,皮肤瘙痒和皮疹等。少数患者服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但均不影响治疗。除习惯性便秘者外,不需服泻药。孕妇禁用。
【制剂】
片剂:每片50mg,100mg。
复方甲苯咪唑片(速效肠虫净片):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和左旋咪唑25mg.
香味口服混悬液:20mg/ml,每瓶30ml.
阿苯达唑 别名:丙硫达唑,丙硫咪唑,抗蠕敏,扑尔虫,肠虫清 阿苯达唑为一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临床可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鞭虫、钩虫、粪圆线虫等。在体内代谢为亚砜类或砜类后,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或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使寄生虫无法存活和繁殖。本品为高效广谱驱虫新药,系苯骈咪唑类药物中驱虫谱较广,杀虫作用最强的一种。对线虫、血吸虫、绦虫均有高度活性,而且对虫卵发育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口服,驱钩虫、蛔虫、蛲虫、鞭虫,0.4g顿服。2周岁以上小儿单纯蛲虫、单纯蛔虫感染,0.2g顿服。 治疗囊虫病:每天15~20mg/kg,分2次服用。10天为1疗程。停药15~20天后,可进行第2疗程治疗。一般为2~3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治疗。 其它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等,每天服400mg,连服6天。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12岁以下小儿用量减半。服药前不需空腹或清肠,可嚼服、吞服或研碎后与食物同服。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少数病例有轻度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泻、口干、乏力等不良反应,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2)2岁以下小儿及孕妇禁用。 (3)急性病、蛋白尿、化脓性或弥漫性皮炎、癫痫等患者以及授乳妇女不宜应用。有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疡病患者慎用。 (4)少数病人服药后可能在3~10日始出现驱虫效果。 (5)在治囊虫病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发热、荨麻疹等反应,反应程度与囊虫数量、寄生部位及机体反应有关。重度感染患者必须住院治疗,进行脑脊液及眼底检查,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地塞米松,20%的甘露醇。对皮肌型囊虫病无须处理。 对寄生于动物体的各种线虫、血吸虫、绦虫以及囊尾蚴亦具有明显的驱除作用。适用于 驱除蛔虫、蛲虫、钩虫、鞭虫,也可用于家畜的驱虫。临床观察556例证明,驱钩虫、蛔虫、蛲虫、鞭虫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96.4%、98.9%、70%。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显效率为80%以上,用于治疗旋毛虫病,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甲苯咪唑
左旋咪唑
定义:
免疫增强剂。可刺激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T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增强NK细胞活性等。其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具有较好免疫增强作用,对正常机体作用不明显
功能主治 是一种广谱驱肠虫药,主要用于驱蛔虫及勾虫。 本品可提高病人对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抵抗力。目前试用于肺癌、乳腺癌手术后或急性白血病、恶化淋巴瘤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此外,尚可用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性狼疮以及上感、小儿呼吸道感染、肝炎、菌痢、疮疖、脓肿等。对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经试用初步证明近期疗效显著。
用法及用量:驱蛔虫:成人每日100-200mg,饭后1小时顿服。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2-3mg 驱勾虫:每日100-200mg,饭后1小时顿服,连服2-3日。治丝虫病:每日200-300mg,分2-3次饭后服,连服2-3日。癌瘤的辅助治疗:1日量150-250mg,连服3日,休息11日,然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每次50mg,每日服2-3次,可连续服用。治支气管哮喘:每服50mg,1日3次,连服3日,停药7日,6个月为1疗程。
不良反应和注意:偶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发热、嗜睡、乏力、皮疹、发痒等不良反应,停药后能自行缓解。个别病人可有白细胞减少症、剥脱性皮炎及肝功损伤。
规格:片剂:盐酸盐,每片含基质15mg、25mg、5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