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精神药理学中的争议

飘飘哥

关注站内信

1 楼

临床研究中的发表偏倚

 

特纳(Turner)等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表明,由于报告不足,目前有关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数据可能存在偏倚。

 

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注册的74项药物研究中,大约有31%的研究结果从未发表。由于不发表阴性结果,使得药物有效的阳性率从51%上升至94%。对药物试验的选择性报告,对患者及医疗从业者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抗抑郁药是否导致自杀增加

 

2004年,FDA要求抗抑郁药物的包装盒上须加框警示儿童及青少年使用该药会增加自杀意念和行为。

 

在上述警示后,初级医疗人员对抑郁的诊断率减少了44%,继而导致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应用显著减少(10%)。

 

2007年,布里奇(Bridge)等发表的一项儿童严重抑郁患者临床试验(共27个)荟萃分析显示,尽管年龄、研究条件等所致差异,但抗抑郁药的益处仍明显大于由于自杀观念或自杀企图所致的危害。

 

精神兴奋药是否有以下缺陷

 

增加躁狂症风险? 研究显示,接受精神兴奋药治疗儿童的药物中毒(toxicosis)率大约为0.25%。尚无证据表明,兴奋药中毒可预示未来发生双向情绪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应使看护者了解精神兴奋药有导致儿童(尤其是有躁狂症或精神病史者)发生躁狂症的可能,以及何为躁狂症的症状与体征;虽然大多数症状并不会显示出即时的危害,但当患者存在躁狂症症状时应接受安全性评估。

 

增加心脏性猝死(SCD)风险? 精神兴奋药上市后的不良事件报告中包括患者会发生SCD。在美国,专业组织推荐,对所有接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药物治疗的患儿均应进行详细的体检和了解其是否有心脏病家族史;对初始评估提示心脏病风险较高者,则应进行心电图检查。

 

在接受ADHD药物治疗的患儿中,SCD的总发生风险还是相当低,且可能与非ADHD药物治疗者无显著差异。最近发表的一项小样本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与对照者相比,发生SCD患儿更常用精神兴奋药。但该研究本身存在的缺陷却消减了结果的可信度。

 

目前尚无资料显示,使用ADHD药物是否会使有潜在心脏疾病者的SCD发生风险增加。

 

增加药物滥用风险? 一项纳入11.3万人的调查研究显示,精神兴奋药的非医疗使用率达10%~20%,而常见的使用动机是增强注意力和保持清醒。

 

生长抑制? 在因ADHD而接受精神兴奋药治疗的儿童中,青春期前、男性、基础身高较高或超重、接受缓释剂或较高药物剂量者生长速度较慢,其可能原因为治疗过程中的食欲和摄食量下降。

 

对接受精神兴奋药治疗的儿童,推荐在治疗前测量身高和体重,建立生长记录;在治疗过程中,每6~12个月测量一次。若治疗过程中发现患儿的身高-年龄比降低超过一个标准差,应进行内分泌咨询以排除其他异常并获得治疗帮助。

 

为使药物所致生长缺陷最小化,应使用最低有效治疗剂量、饭前避免给予短效制剂、当食欲受抑时给予高能量饮食等。

 

药效逐渐降低? 随时间进展,起始治疗时的差异逐渐消失,而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逐渐明显。因此,应根据患儿的生长阶段调整治疗。

 

第二代抗抑郁药与代谢综合征

 

研究显示,与成年人相比,在治疗12周内,奥氮平与利培酮可使青少年患者的体重显著增加。

 

在精神疾病患者中,体重的过度增加将导致治疗顺应性差,药物减撤,以及血脂异常、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血压等并发症及相关死亡。

 

因此,对于接受第二代抗抑郁药治疗的儿童,应在每次随访时监测其体重和体质指数、每年测量一次经脐腰围,并提供饮食和锻炼辅导。若可能的话,尽量避免使用与体重过度增加相关的药物。

作者: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学及相关专业国际联盟 格林希尔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0-06-30)

2011-06-19 09:41 回复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