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shulin

关注站内信

1 楼

 

(医学论坛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亦逐年上升。在综合医院中,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情况日益普遍。近年来,虽然综合医院医师对精神疾病的了解逐渐加深,但在许多具体方面,如躯体疾病共患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报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马辛院长组稿,对综合医院常见的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原则和治疗进行阐述。

 

疾病特点

几乎全部的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均可伴发精神障碍。虽然不同躯体疾病所伴发精神障碍的表现各不相同,但均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原发疾病与精神障碍在时间上有先后、在病情严重程度上有平行的关系。

第二,精神障碍常出现于躯体疾病的急性期或病情严重阶段。

第三,急性和慢性躯体疾病常分别引起急性(如谵妄)和慢性脑病综合征(如记忆障碍、智能损害或人格改变等)。从急性期过渡到慢性期,常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情绪障碍(焦虑、抑郁、躁狂)及动作和行为障碍(兴奋、木僵)等。

第四,精神障碍的表现与各种原发疾病之间并无特异性关系,同一原发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症状,而不同躯体疾病亦可出现相似的精神症状。

第五,精神障碍多呈现“昼轻夜重”现象,即白天症状减轻或消失,夜间加重。

 

脑器质性、内分泌、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及肿瘤等均易伴发精神障碍,现分别进行阐述。

 

诊疗原则

 

诊断依据考虑以下几方面:① 有脑或躯体疾病的证据,且该病已知可伴发精神障碍;② 有精神症状;③ 有精神症状是脑或躯体疾病所致的证据;④ 脑或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在发生、发展和转归上有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上的密切关系。

 

治疗方面,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精神障碍治疗以对症为主,对于有幻觉、妄想及行为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可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于兴奋躁动患者,可予安定或低剂量氟哌啶醇;对于抑郁焦虑患者,予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治疗。

 

在治疗时,推荐单一用药,以小量起始,逐渐加量,且剂量应个体化。因存在躯体疾病,患者对镇静催眠药物耐受性降低,应用时的最大剂量宜小于常规治疗剂量;对于伴意识障碍者,尤应慎重。此外,精神药物与其他药物间存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可致血药浓度改变,应密切监测。同时,应配合心理治疗,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611101]

 

常见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脑器质性疾病 伴发的精神障碍

 

可伴发精神障碍的脑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痴呆、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和颅内肿瘤等。

 

痴呆 最常见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以近记忆障碍为主,严重时对刚发生的事情转眼就忘,但很久前发生的事情却能记住;在行为上,患者多表现邋遢,不拘小节,常出现幼稚愚蠢行为,但亦有患者表现为过分整洁,做事条理性强;在情感上,患者或表现欣快,或无原因发脾气,或表情呆板。

 

脑卒中 在急性期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幻觉(幻视较多)、多疑及行为紊乱;在恢复期多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自我评价低及失眠等抑郁、焦虑症状。

 

慢性癫痫 患者常出现慢性幻觉妄想性精神病(怀疑被害、被议论、被控制或出现幻听及幻视等)、人格障碍(两极性人格改变,一方面易激惹、残暴、凶狠和固执,另一方面又过分客气和温顺,常因琐事与人发生冲突,并出现攻击性行为)、情绪障碍(可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易激惹、挑剔、烦闷及恐惧等)、暴力冲动(可突然出现,多为毫无计划性的短时行为,但严重时可出现杀人、伤人或自伤、自杀等行为)、智力障碍及痴呆。

 

帕金森病 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言语缓慢、注意力不集中或涣散;少数患者可出现人格改变或妄想。需注意的是,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的患者更易出现精神症状。

 

颅脑肿瘤 患者常出现遗忘、类精神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易激惹、抑郁、欣快或淡漠)等,有些会出现痴呆。精神症状与肿瘤发生部位相关。额叶肿瘤伴发精神障碍最常见,智力多广泛受损,但亦可仅出现单纯记忆受损而无其他损害;人格障碍常见,患者行为幼稚、轻浮、不负责任,严重者可出现性脱抑制表现(如猥亵行为或性欲亢进等)。双侧额叶损害的患者还可出现无欲-运动不能-意志缺乏综合征,表现为情感淡漠、对周围缺乏兴趣、丧失主动性及行动缓慢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 伴发的精神障碍

 

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与减退症等易伴发精神障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可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高涨、言语增多、忙碌、好管闲事及提意见,个别患者可出现片段妄想和幻觉)、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和不适主诉多)及人格改变(情绪不稳定、易怒、激惹性增高和敏感多疑)等。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精神障碍多发生于疾病的早、中期,以抑郁状态为主,表现为情绪低沉、兴趣减少、少语少动、迟钝懒散及困倦多睡;注意力集中困难,思维贫乏、迟缓,智能(理解、判断、计算和记忆力等)减退;亦可出现幻觉(幻视多见,常为人物或动物形象)妄想(片段偏执观念)状态。

 

皮质醇增多症 半数以上患者存在精神症状,以抑郁多见;认知功能损害多表现为注意和记忆损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妄想和人格解体(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似乎是不真实、遥远或虚假的)。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急性者常可发展为谵妄、木僵或昏迷,并危及生命;慢性者则症状隐袭,出现类似抑郁的症状,注意和记忆力可受影响。

 

心血管系统疾病伴发的 精神障碍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发精神障碍最为常见,以焦虑抑郁和幻觉(议论性或命令性幻听)妄想(被害性)状态多见,少数患者可出现痴呆状态。在合并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时,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常加重,可出现明显的死亡恐惧感等。在出现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和精神错乱等。

 

消化系统疾病伴发的 精神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肝病和胰腺疾病患者易伴发精神障碍。

 

肝豆状核变性 伴发的精神症状无特异性,多于疾病早期出现,随病情进展逐渐显著。在儿童期可表现为情绪不稳,出现假性延髓病和锥体外系症状,如肌痉挛和肌强直等;青少年和成人病情则多迁延,可出现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有时出现幻觉-妄想综合征,亦可出现敌对和反社会性人格改变,不久可发展为痴呆。

 

肝性脑病 急性期以情绪改变和行为异常为主,多表现为抑郁、反应迟钝、沉默少语和活动减少,少数患者可出现焦虑不安、兴奋躁动和哭闹喊叫,亦可表现为嗜睡及意识朦胧。严重者可出现错觉、幻觉,随后进入昏迷状态。慢性肝病所致精神障碍常以人格和智力改变为主,前者表现为脾气急躁、情感冷淡、做事轻率、行为幼稚、易怒及缺乏礼貌;后者表现为言语单调、思维困难、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及理解力差。

 

胰腺疾病 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均可导致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谵妄、幻觉、妄想和智能障碍等。

 

癌症伴发的精神障碍

 

在患者被告知患恶性肿瘤后,常经历以下心理阶段:① 震惊与否认期,感到震惊、茫然,怀疑诊断;② 愤慨期,怨天尤人,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③ 急切求医期,有病乱投医,尝试各种疗法,甚至求神拜佛;④ 抑郁期,病情恶化,感到悲观、绝望;⑤ 接受期,情绪趋于平静,接受现实。

 

此类患者最常出现的精神症状是抑郁,表现为绝望、罪恶、无价值及厌世感,可出现“明喜暗悲”的矛盾心理;有些患者可出现惊恐发作或广泛性焦虑障碍,惶惶不可终日,难以自控,坐立不安。随着病情进展,少数患者出现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生活懒散表现,有些患者还可出现谵妄状态及痴呆综合征。

3
2011-02-12 18:00 回复

19842333ok

关注站内信

2 楼

楼主威武,赞

xcw8511

关注站内信

3 楼

受益匪浅

 

沙滩脚印

关注站内信

4 楼

谢谢分享!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