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疾病案例集》,相信是很多精神科同仁梦寐以求的宝贝。
解压密码:medtrans.cn
中国精神医学事业之发展,在改革开放的近10余年中,有突飞猛进之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省,一般有50一100所精神病院,基层中、小精神病院林立。据80年代末粗略统计,我国已有精神科病床10万张,各级专科医师1万人,长期困扰这个专科的“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已基本解决。从事精神医学专业的医师队伍,有大专生、本科生、中专生与少量研究生,以70一80年代毕业的大专生为主力,本科生中又有相当比例为中医专业毕业生,加上60年代的老中专生,构成了我国当前基层精神病院从事日常诊疗任务的基本队伍。预计今后1o年内人员组成比例不会有根本变化。到下世纪初,本科毕业生的人员组成比例才能占绝对优势。
回复 1楼:
1989年(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一书出版,发行1万册,早已售完。10年来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经过一次修订,原有部分案例,需要更换,一批原来缺少的新案例,特别是儿童精神障碍方面的,需要补充;原来取自国外名家的世界经典病例,牵涉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割爱;精神科教学实习与青年医师临床基本功训练,需要新近的参考教材;以上一些社会与医学发展带来的需求,促使本书的编辑出版。我们估计有一部分病人及其家属们,将对本书产生兴趣,编者对此是一则以喜,因有助于书籍发行与精神医学知识的普及;一则以忧,担心读者“对号入座”,有病不求医,照本宣科,开展自助医疗,希望“无师自通”、“久病成良医”以致“讳疾忌医”。精神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字面上读懂了不等于含义的准确把握,例如“神经病”与“精神病”对非专业人员来说,可能认为是差不多的同义词,实际上有天壤之别。何况当局者迷,病人难有自知之明,最怕在似懂非懂之际,根据一知半解来处理自身或.亲友的疾病,这样作往往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看病还得去找医师,吃药还得请有执照的医师开处方,才比较安全、可靠,不可根据书中案例“看着办”,“照葫芦画瓢”。
【病例摘要】
曹某,男,31岁,江苏常州人,汉族,已婚,硕士,长沙某单位工程师。因第二次亚急起凭空闻人语,疑人害1个月,病期2年于1994年3月18日第二次住院。
回复 3楼:
【病例摘要】
唐某,男,36岁,高中文化,个体户。因吸食海洛因5年余被强制送住院戒毒。唐某系某个体建筑公司老板,有多年的胃病史,经常胃痛发作,服药效果欠佳。1992年某日,一“朋友”告诉他,只要抽几日大烟,保准百病全消。病人当初未意识到吸食“白粉”究竟有多大的危害性,只是偶有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