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治疗”的原文为“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 字面意思是电惊厥治疗,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全身抽搐,使病人产生暂时性休克,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最早这种治疗是在病人清醒下进行的,因此在大脑皮层放电的同时,会引起全身癫痫样抽搐,因此又名电抽搐治疗。由于病人清醒,因此会引起恐惧和痛苦,而全身抽搐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氧,导致病人重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皮层缺氧性损伤,而且可以可能引起全身各部位骨折。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被视为不人道和副作用大而禁止。然而后来麻醉下得电休克使得上述缺点完全可以避免,被称为改良后的电休克(Modified electorconvulsive therapy, MECT)或无抽搐电休克。然而这些名称都不能准确反映其本质含义。现在就其理想名称讨论如下。
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方法使得在病人意识消失和无痛下接受诊疗,之后其意识和各种感觉及生理反射能够及时平稳地恢复正常。现代麻醉学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镇静,也就是意识丧失;2,无痛;3,肌肉松弛。在电休克治疗中,一方面需要病人意识丧失,但同时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而不引起肌肉抽搐,因此实施麻醉时只要要意识丧失和肌肉松弛,并不需要镇痛,而且镇痛药会影响皮层癫痫样放电。以上可以看出,“改良”、“无抽搐”和休克等字眼都不能反映本治疗手段的真正含义。准确的名字应该是“麻醉下电击头部导致大脑皮层惊厥”。“电休克”一词显然不合适,然而由于70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这种叫法,特别是今年来麻醉下电休克开展以来,似乎并不因为名字的可怕而谈虎色变,因此这种叫法依然被沿用难以改口。
综上,成功的麻醉下电休克需要以下组成部分:1 病人接受治疗过程无意识,对治疗无痛苦记忆;2 肌肉松弛;(以上为麻醉要求) 3,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而无肌肉抽搐。科学的名称应为“麻醉下电刺激脑惊厥”,但考虑到历史上习惯叫法和现实需要,建议名称如下:
1 无痛电休克治疗: 是一个简单明了的称呼,也继承了历史。
2 麻醉下电休克治疗: 称呼较科学,也继承了历史,但病人会对麻醉恐惧。
3 无痛脑电刺激治疗 是一个比较文明新颖的称呼,
4 麻醉下脑电惊厥:科学准确,但欠通俗,不容易记忆。
欢迎同道对以上讨论指正!请发电子邮件anjianxiong@yahoo.com
作者简介:安建雄, 医学博士,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疼痛专业秘书长,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奠基人,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与疼痛医学系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附属航空总医院麻醉与危重医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疼痛医学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