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杨菊贤教授在行为医学论坛上和双心医学论坛上的精彩报告吸引了众多的参会者,他的“生命木桶理论”以及双心门诊案例分析令在场医生深受启发。
“生命木桶理论”有“八块木板”是杨菊贤教授建立的理论基础,也因此在09年在广州获得了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终身成就奖,由钟南山亲自授奖。生命木桶是由八块木板所构成,里面盛满了生命之水,有一块短板,水就会流出来,就会疲劳,免疫功能就会下降,严重流失就会威胁到生命,生命之水流光了,生命也就终结了。八块木板包括环境行为木板、起居行为木板、睡眠行为木板、饮水行为木板、膳食行为木板、运动行为木板、烟酒行为木板和心理行为木板。
性格行为里的A型行为是做事情非常卖力、非常认真,好胜心过强。然后是A-型、中间型、B-型和B型,A型行为和B型行为相反。我建议最好是A-型或者中间型,要求是比较高,但不能太急躁,稳步前进,心情也放松,这样的人健康,事业也有成。
2007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公布了一个调查数据。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5个城市的三甲医院,调查了心理障碍发生率高的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和妇产科4个专业,半年的时间调查了8592例患者,发现中国三甲医院以抑郁症、焦虑症为主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是19.97%,即5个人中就有1个人。而实际上他们的70%都被误诊为心脏病、胃肠病、呼吸病,或者神经衰弱,不认为是心理问题,表现的躯体症状为主。
杨菊贤教授主张中国各科医生都学一点心理学和哲学。杨菊贤教授在2000年获得“吴孟超杯突出贡献奖”,奖励的是其将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人是有心理的,人的社会关系要通过哲学观点来分析,这样的医生就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