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强调全球精神卫生保健的投资不足
2011年10月7日|日内瓦 - 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需要精神卫生保健,但许多国家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的投资仅占到所有卫生部门资源的2%。
全球对精神卫生的平均花费每人每年仍然不足3美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发布的《2011年精神卫生地图集》,在低收入国家,这方面的支出可能会少至每人每年0.25美元。
这份报告还发现,这方面的多数资金往往花在那些受益者相对较少的服务方面。
“各国政府倾向于将大部分精神卫生方面的稀缺资源用在精神病院的长期医护方面,”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助理总干事Alwan博士说。“当今,接近70%的精神卫生支出用在了精神卫生机构。如果各国将更多的资金用在初级保健层面,那么就可能覆盖到更多的人并且能够在早期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降低对费用昂贵的医院保健的需求。”
该地图集还强调了其它方面的不平衡状况。良好的精神卫生医生服务对向病人提供药品以及提供心理照护给以同等重视。但在低收入国家,资源和技能方面的短缺往往使得病人仅仅得到了药物治疗。缺乏心理照护使治疗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同时,许多人根本无法获得精神卫生服务。在所有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需要精神卫生保健的人员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甚至得不到最基本的精神卫生服务。
“世界上几乎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平均每20万人口有一名(或者更少)精神科医生的国家,”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司长Shekhar Saxena博士说。“许多低收入国家每百万人口拥有的精神卫生专家尚不足一名。”
在2008年,世卫组织启动了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mhGAP),协助各国逐步扩大精神、神经和物质使用疾患方面的服务。该规划向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比如全科医生,护士和卫生保健工作者)传授确定并且处理这类疾患的知识和技能。
自此以后,在世卫组织的支持下,一些国家在扩大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比如:
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已经开始对初级卫生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以确定并且治疗重点精神疾患。两国的卫生部都承诺,将继续保持规划活动,以取得长远效果。
中国以在省级少数试点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基础,逐步扩大了工作规划,向19个省份的癫痫病人提供医护。现在该规划覆盖的人员超过了4000万。
约旦的重点精神疾患规划正在取得进展。巴拿马已经开始采用系统性方法,对初级保健提供者进行培训。
像是巴西、印度和泰国这类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准备通过其国家卫生计划,在扩大治疗方面取得快速进步。
如欲获取更多信息,请联系:
通讯联络官
Fadéla Chaib
电话:+41 22 791 3228
手机:+ 41 79 475 55 56
电子邮件:chaibf@who.int
通讯联络顾问
Gregory Hartl
电话:+4122 791 4458
电子邮件:hartlg@who.int
2010年9月
精神卫生:加强我们的应对活动
主要事实
逾4.5亿人患有精神疾患。有更多的人存在精神问题。
精神卫生属于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确,没有精神卫生就没有健康。
精神卫生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疾患。
精神卫生是由经济社会、生物学和环境因素来决定的。
具有符合成本效益的跨部门战略和干预措施,来促进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是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卫组织的《组织法》规定:“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这个定义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对精神卫生的描述,超出了没有精神疾患或残疾的范畴。
精神卫生的概念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能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出贡献。从积极意义上来说,精神卫生是个人保持健康和社区有效运作的基础。
精神卫生的决定因素
社会、心理和生物方面的多重因素决定着人们在任何时间点的精神卫生状况。比如,持续存在的社会经济压力被看作是个人和社区的精神卫生危险因素。最为明显的证据与包括教育程度低在内的贫穷指标相关。
精神卫生状况欠佳还与社会的快速变革、工作压力大、性别歧视、社会排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面临暴力和身体健康不良的风险以及违反人权相关联。
特定的心理和个性因素也使人们容易罹患精神疾患。最后一点是,精神疾患具有某些生物学病因,这包括遗传因素以及大脑中的化学品失衡。
战略及干预措施
促进精神卫生涉及到创建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各类行动,这些条件和环境有利于精神卫生并使人们采纳和维系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包括采取一系列的行动,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享有更好的精神健康状态。
尊重和保护基本公民、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的环境也是促进精神卫生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权利所带来的安全与自由,保持高水准的精神健康状态会十分困难。
国家的精神卫生政策不应只关系精神卫生障碍,还应认识到并处理精神卫生促进方面的更为宽泛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将精神卫生促进工作纳入到政府和商业部门的政策和规划主流,这包括教育、劳动、司法、运输、环境、住房和福利与卫生部门。
促进精神卫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部门的战略。促进精神卫生的特定方式有:
儿童期早期干预(例如对孕妇进行家访、学前心理社会干预、对劣势人群开展营养与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帮扶干预);
向儿童提供支持(例如,技能建设规划、儿童与青少年发展规划);
赋予妇女社会经济权利(例如,改善获得教育与小额贷款方案);
向老龄人口提供社会支持(例如,帮助行动、老年人社区和日托中心);
针对包括少数民族、土著人民、移民和受到冲突与灾难影响的人民在内的脆弱群体的规划(例如,灾后心理社会干预);
学校内的精神卫生促进活动(例如,支持学校生态变化的规划、对儿童友好的学校);
工作中的精神卫生干预(例如,预防压力规划);
住房政策(例如,改善住房);
预防暴力规划(例如,社区治安行动);
社区发展规划(例如,‘社区关怀’行动,统筹农村发展)。
世卫组织的应对活动
世卫组织支持各国政府为加强和促进精神卫生目标而做出的努力。世卫组织已对促进精神卫生活动的证据进行了评价,现正与各国政府合作,宣传这方面的情况并将有效的战略纳入到政策和计划之内。
更加具体来讲,世卫组织的“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 (mhGAP)的目标是,加大各国在精神、神经和物质使用疾患方面的服务,尤其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项指导方案一旦得到采纳和实施,数千万人可得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癫痫方面的治疗,免予自杀,并开始过上正常的生活——即使在资源匮乏之处也是如此。
如欲获取更多信息,请联系:
世卫组织媒体中心
电话:+41 22 791 2222
电子邮件:mediainquiries@who.int
精神残疾的人们不应被遗忘
世卫组织敦促将具有精神和心理残缺者纳入到发展规划之内
2010年9月16日 | 纽约 | 日内瓦 - 精神和心理残缺者位居发展中国家的最为边缘化人群之列。尽管发展方已承诺把工作重点放在社区中最为脆弱的群体方面,但许多规划仍然不断忽视和排斥这一弱势群体。
有关精神卫生和发展问题的最新报告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有关精神卫生和发展问题《将具有精神卫生问题者视为脆弱群体》的最新报告所传递的信息。该报告今天在纽约联合国发布。
根据这份报告,发展和减贫规划大都没有涉及到具有精神或心理残疾的人员。例如,他们中的75%至85%并没有获得任何形式的精神卫生治疗。精神和心理残疾的发生与高失业率的相关程度高达90%。另外,并没有为这部分人提供教育和职业机会,使其完全发挥出潜力。
“发展界需要更加关注这一问题,以扭转这种局面”,世卫组织负责非传染病和精神卫生的助理总干事Ala Alwan博士说。“缺少精神和心理残疾者方面的能见度、声音和力量,这意味着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去接触他们,使其更直接地参与到发展规划中来。”
精神卫生疾患会造成很多人员死亡和残疾
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每四人中将会有一人在一生中经历精神卫生问题。精神卫生疾患会造成很多人员死亡和残疾,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分别占到由健康疾患造成的疾病总负担的8.8%和16.6%。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疾病负担的第二大原因,成为低收入国家疾病负担的第三大原因。
如何解决精神和心理残疾者的需求问题
该报告呼吁发展方在发展工作中解决精神和心理残疾者的需求问题,方法是:
认识到该群体存有的脆弱性,将其纳入到所有发展行动之列。
扩大精神卫生初级保健服务。
将这些人纳入到创收规划之内并提供社会及残疾补助。
使人们亲自参与到发展规划和项目的谋划。
将人权保护融入到国家政策和法律之中。
使具有精神和心理残疾的儿童和青少年参与教育规划。
改进向精神和心理残疾者提供的社会服务。
世卫组织正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经社部)合作,以将精神卫生纳入到国家层面的发展议程和规划之内。
“我们需要打破对精神或心理残疾者不断加以排斥的障碍,”联合国经社部副秘书长沙祖康先生说。“为了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机会,并从发展成果中获益,他们还必须参与与发展有关的政策和方案的谋划。”
世卫组织的报告强调,为患有精神病症的人们进行投资,能使发展成果得以改善。精神卫生方面的重点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病、自杀、癫痫、痴呆、由使用酒精和毒品引起的疾患以及儿童心理健康疾患。
媒体联络:
日内瓦世卫组织
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处长
Michelle Funk博士
电话:+41 22 791 3855
手机:+41 79 475 5458
电子邮件:funkm@who.int
日内瓦世卫组织
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司长
Shekhar Saxena博士
电话:+41 22 791 3625
手机:+41 79 308 9865
电子邮件:saxenas@who.int
日内瓦世卫组织
联络官
Nyka Alexander
电话:+ 41 22 791 2696
手机:+41 79 540 7137
电子邮件:alexandern@wh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