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虑:在缺乏相应客观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表现顾虑重重,紧张恐惧,伴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恐 惧 症:过分,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患者明知这恐惧不合理,极力回避,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常伴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木 僵:动作行为和语言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的姿势。
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的肢体仍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能维持长时间不动。
意 识: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谵 妄: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发展迅速,又叫急性脑综合征。
谵妄状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并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往往昼轻夜重。
自 知 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力。
精神分裂症: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紧张综合症: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分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也可单独发生。
老年性痴呆: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影响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化学物质,使用后可取得某些生理心理状态
依 赖:一组认知行为生理症状群,使用者明知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仍继续使用。
躯体依赖:反复用药后造成的一种病理性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高,戒断症状。
心理依赖:吸食者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驱使其寻求此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表现为渴求状态。
耐 受 性:用药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才能获得所需效果或使用原剂量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戒断状态:停药,减少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滥 用:有害使用,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Wernicke脑病: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不能外展和明显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
酒精性痴呆: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持续性智力减退,长短记忆障碍,人格改变,思维障碍,部分病人失语失用,一般不可逆。
柯萨可夫综合症:(遗忘综合症)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定向障碍,虚构。
心境障碍:由各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双相障碍: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情绪高涨有时低落。
环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不稳,心境小幅度波动,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极少严重到轻抑郁或轻躁狂的程度。
恶劣心境: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神 经 症:一组表现为焦虑 抑郁 恐惧 强迫 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恐 惧 症:不合理的惧怕外界某种客观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恐惧反应不合理,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惊恐障碍:不可预测的发作焦虑,程度强烈,患者常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
神经衰弱: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出现精神易疲劳易兴奋的现象,常伴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等。
分离性障碍:丧失了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和身体运动控制四方面的正常整合。
刚塞综合症: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的回答,似乎故意做作。患者有轻度意识模糊,但一些复杂问题反而能解决
抑郁性假性痴呆:严重抑郁症患者在精神活动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的早期症状 。
急
性应激障碍:患者在受急剧,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受到异于寻常的灾难性心理创伤后,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适应障碍:在明显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轻度的烦恼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
人格障碍:明显偏离正常的原本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使病人自己或他人遭受痛苦,给个人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以精神病学为基础,研究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精神障碍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多伴精神发育迟滞。
恶性综合症:抗精神病药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意识波动,肌肉强直,高热自主神经不稳定。常见氟派定醇,氯丙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