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T19549】编辑,如有问题可联系作者。
许多硬皮病患者初期常出现手脚冰凉、遇冷加重、皮肤紧绷发紫等症状,这正是中医所说的“阳气不足,寒凝血瘀”之象!
中医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一旦阳气亏虚,寒湿邪气便会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久而久之,皮肤失去温煦濡养,逐渐僵硬如革,甚至累及肌肉筋骨。因此,硬皮病的治疗核心在于“温阳散寒、通络解痹”!
患者王女士,48岁,确诊硬皮病10年,双手皮肤硬化如皮革,手指肿胀冰凉,关节僵硬、肢体活动受限,冬季疼痛难忍,伴乏力、畏寒。
舌淡紫、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属典型“阳虚寒凝证”。
辨证思路:
患者久病伤阳,阳气无法温通四肢,寒湿瘀血痹阻经络,故见皮肤硬化、肢端冰凉;气血运行受阻,则肢体肿胀疼痛。
治疗需以温阳益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散寒除湿。
处方(通络解痹方):
内服方:桂枝、附子、当归、黄芪、细辛、鸡血藤、红花、威灵仙、茯苓、白术、甘草
外洗方:艾叶、透骨草、花椒、伸筋草、川芎、姜黄
疗效追踪:
内服+外洗治疗1周,患者双手冰凉感减轻;1个月后,手指肿胀消退,皮肤弹性部分恢复;3个月后,硬化区域明显软化,可完成抓握动作,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方解:
-桂枝、附子:温补命门之火,驱散一身寒邪;
-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化湿通阳;
-当归、红花、鸡血藤:养血活血,濡润肌肤;
-细辛、威灵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 外洗方借助艾叶、透骨草等辛温之性,直接透皮吸收,温通局部经络。
硬皮病虽缠绵难愈,但中医通过“内调阳气、外通经络”的治法,可显著改善症状。内服方从根源补充阳气,化解寒湿瘀血;外洗方直达病所,软化皮肤、缓解僵硬,两者结合事半功倍!
临床实践表明,“通络解痹方”不仅能改善皮肤硬化,还可调节免疫、修复微循环,减少内脏受累风险。尤其对早期患者,坚持治疗甚至有望逆转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