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政策红利下的千亿新蓝海,大健康转型的下一个黄金赛道

冬泽特医

关注站内信

1 楼

200亿市场蓄势待发,渗透率每提升1%,就是数十亿的增量空间。
2025年上半年,特医食品线上销售额突破2.9亿元,同比增长15.9%;截至7月,全国获批特医食品数量已达269款,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38款注册产品。更值得关注的是,临床营养学首次纳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今年春季已在全国医学院校投入使用。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爆发的千亿级市场。特医食品已不再是医院里的“小众产品”,而成为大健康领域最具确定性的黄金赛道。

01 特医食品VS保健食品:重新定义营养支持
在药店货架上,特医食品与保健食品常常相邻而居,消费者容易混淆两者。实际上,这两类产品有着本质区别。

特医食品(FSMP)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它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可作为患者单一营养来源,相当于“医疗食品化的三餐”。

相比之下,保健食品则以调节人体机能为目的,强调产品具有保健功能而非提供全面营养,不能代替正常饮食。两者的标识也有明显差异:保健食品有“蓝帽子”专用标志,而特医食品注册号为“国食注字TY”开头。

监管严格程度上,特医食品仅次于药品,远高于普通食品及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包装上必须醒目标示:“请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不适用于非目标人群使用”、“禁止用于肠外营养支持和静脉注射”。

02 市场爆发:政策红利与需求升级的双轮驱动

站在2025年回望,特医食品行业已走过“政策奠基”和“资本启蒙”阶段,正式迈入“爆发前夜”。

需求端的增长令人瞩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约14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200亿大关,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16%。而目前中国仅有1.6%的营养不良患者使用特医食品,远低于美国的65%。

若渗透率提升至10%,市场规模将直接翻6倍!这背后是 3亿中老年人群 的营养需求、慢性病高发及术后康复刚需的有力支撑。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 2025年特医食品“四进”专项行动被列为全省市场监管重点工作
- 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特医食品产业发展与临床应用难题
- 注册审批提速,优先审评审批机制持续完善,2025年上半年纳入优先审评程序的产品已达13款

15小时前 回复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