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味”大揭秘,去味妙招快收好!

冬泽特医

关注站内信

1 楼

“滴!”早上八点半打完卡来到工位,熟悉的咖啡香里,混着此起彼伏的键盘声,还有股神秘怪味儿——哈哈!这不是香水,是当代社畜的疲惫气息、电脑出风口的散热味以及外卖的余味等混合气味在空调房中发生的“发酵现象”,江湖人称“班味”。坊间还流传着“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变了”。难道上班还会让人变得滂臭吗?!“班味”真的存在吗?

省流版

1. “班味”形容的是一种以双眼疲惫、素面朝天、衣着随意等为主要表现的内外疲惫状态,所感觉到的那股怪味其实是一种“疲劳臭”。

2. 疲劳臭包含汗臭味、油脂味和口臭味等。情绪压力、作息紊乱等都会更容易引发疲劳臭。

3. 可以通过改善睡眠、适量运动、均衡饮食等方式改善疲劳臭,去除班味。

探秘“班味”与“疲劳臭”

屏幕前的你可以试着细细回想一下,每次通宵加班、熬夜追剧后,第二天是不是整个人累得不行,还总感觉身上有股臭臭的异味?其实呀,网络热词“班味”是当代上班族的一种自嘲,形容的是一种以双眼疲惫、素面朝天、衣着随意等为主要表现的内外疲惫状态。你所感觉到的那股怪味其实是一种“疲劳臭”,是指长时间工作或者体力劳动之后散发出的体味。虽然腋下、前胸后背这些容易出汗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疲劳臭”,但由于二者产生机制不同,这种“疲劳臭”和一般的“汗臭味”不完全相同。那么你是不是又开始疑惑了,这所谓的“疲劳臭”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疲劳臭”是多种气味的混合体

1. 汗臭味

目前,研究最充分且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压力性出汗”,即压力会使人出汗。人体有400万个外分泌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汗液分泌活动参与情绪应激反应,并受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焦虑、痛苦和恐惧会刺激大汗腺的分泌。

出汗是人体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压力性出汗”不太一样。人类在高压的情绪下会毛细血管扩张、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激活汗腺从而导致手脚部位出汗,这种汗液会比运动产生的汗液更为黏稠,与皮肤上的细菌反应后,臭味也会更强烈和明显。2022年6月Masako等人开展的一项有关情绪变化与皮肤气味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在有压力的访谈情境下,参与者皮肤会散发出类似于含有烯丙基硫醇和二甲基三硫化物的“炒韭菜气味”,而且情绪越紧张,这种特征气味越强烈,但骑自行车时未检测到此种气味,说明气味是由心理变化引起的,而不是体育锻炼造成的。

2. 油脂味

前面提到的“压力性出汗”是“疲劳臭”的“罪魁祸首”,其实长期熬夜还会导致体内激素的分泌不平衡。下面我们不得不谈谈一种多腺泡全浆分泌组织——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G),它在头皮和颜面部分布密度最高,最主要功能是合成与分泌皮脂。

当你出现连续熬夜的情况时,情绪压力、作息紊乱等“大脑信号”就会被传递给机体,你会感觉有种面部皮肤油腻腻的不清爽感,这是因为皮肤油脂分泌增加了。有研究显示,情绪波动会让肾上腺分泌功能活跃,这时会产生大量肾上腺素,同时还会伴有大量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的合成和释放,它们会促进皮脂腺分泌。油脂经过几个小时氧化酸败后,就会变得刺鼻。

3. 口臭味

长期熬夜之后,口臭不可避免。唾液是由位于口腔周围的唾液腺分泌的,经导管进入口腔,能湿润口腔粘膜、稀释食物、分解淀粉及杀菌等。唾液腺的活动受大脑皮层和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熬夜后人体的唾液分泌会随之减少,口腔自我清洁的作用会减弱,更容易滋生细菌,细菌一多,口臭就加重啦。

“班味”小妙招

虽然“疲劳臭”并不是一种疾病,但也可能是身体给你发的健康“警报”。如果身体已经出现了这种异味,说明你得赶紧关注自身健康啦!下面几个健康小妙招,快码住!

1. 改善睡眠

虽然打工人们经常被KPI和DDL追得喘不过气,但还是建议大家不要长期地高压力和快节奏地工作,要形成良好且固定的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下班后可以尝试冲澡和听音乐等,让大脑切换状态,尽量不要熬夜,即使是周末也要避免熬夜。

2. 适量运动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坚持固定时间的锻炼是个好习惯。运动可以促进体内内啡肽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以帮助机体达到消除疲劳和提升情绪的作用。大量研究数据还表明,运动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帮助我们塑造健康强壮的体魄。

3. 营养均衡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注重食物多样、合理搭配饮食。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吃得饱、吃得好才有力气继续“搬砖”。

来源:上海疾控

仅供学习,如有侵权,马上删除

2025-10-21 16:21 回复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