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急性嗜酸细胞性肠胃炎”1例?!

tianyi111

关注站内信

1 楼

病例简介

患者,女,年龄78岁,罹患哮喘2年,接受了沙丁胺醇加孟鲁司特治疗。本次主诉为急性非发热性腹泻伴腹痛。3周前出现压痛,遂于5 d前开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 

 最近2个月来,该患者体重下降了7 kg,血浆嗜酸细胞升高(11,000/mm3)。胃肠道内镜检查显示,存在溃疡性十二指肠炎、空肠炎和左侧结肠炎(见图1)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081/810

             (图1消化内镜:紫癜性和溃疡性结肠炎)

 

活检发现慢性血管外嗜酸性细胞黏膜浸润,在十二指肠(40个嗜酸细胞/高倍镜视野,见图2)、空肠(25/高倍镜视野)和空肠(18/高倍镜视野,见图3)尤其明显。肠道寄生虫检查(粪便样本、肠道寄生虫和特异性血液抗体)、粪便培养、分枝杆菌检查、耶尔森氏菌和HIV血清学检查的结果均为阴性。巨细胞病毒(CMV)检查提示既往曾有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值得注意的是,嗜酸细胞增高至17,000/mm3C反应蛋白增高至146 mg/LIgE水平高达正常值的10倍。未发现肾脏衰竭(肌酐=67 μmol/L)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081/811

            (图2消化道活检:十二指肠慢性血管外嗜酸细胞浸润)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081/812

            (图3消化道活检:结肠慢性血管外嗜酸细胞浸润) 

停用塞来昔布之后,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然而,该患者出现四头肌肌无力伴肢端麻木和浸润性手掌紫癜(见图4),血液嗜酸细胞仍异常增多。神经肌电描记检查显示,感觉和运动神经对刺激的应答减弱,提示重度多条轴突单神经炎影响了下肢。探查发现存在肌原性纤维性颤动,肌肉活检显示急性去神经支配伴嗜酸细胞筋膜浸润。对皮肤病变进行组织学分析发现,白细胞破碎性毛细管炎伴纤维素样坏死和血管周围嗜酸细胞浸润(见图5)。抗核抗体、抗天然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冷球蛋白血症和FIP1L1-PDGFRA转录产物均为阴性。骨髓活检排除了骨髓增生综合征。静脉窦、胸腔和腹腔CT扫描结果均正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收缩功能正常,无肺动脉高压。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081/813

                       (图4. 手掌血管紫癜)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081/815

                    (图5. 皮肤活检:白细胞破碎性毛细管炎)

 

 

 

2012-05-04 10:21 回复

tianyi111

关注站内信

2 楼

 诊断假设

生理状态下,嗜酸细胞存在于胃、小肠、盲肠和结肠的固有层,在不同节段中的正常数量波动较大。诊断消化道嗜酸细胞增多症,通常要求每高倍镜视野达到20(食管为15)嗜酸细胞,对本例患者的评估也采用了这一阈值。虽然某些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可引起嗜酸细胞性肠胃炎,但与主要血液嗜酸细胞增多症相关的最常见病因却是寄生虫感染(蛔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类圆线虫病)IgE介导性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氯氮平、卡马西平、利福平、非甾体抗炎药、他克莫司、金盐)和重度炎症性疾病,后者如血管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结节性周围动脉炎]、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HES),以及药物反应性嗜酸细胞性系统性综合征(DRESS)。相对不常见的病因可能包括: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乳糜泻、恶性肿瘤,以及嗜酸细胞增多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嗜酸细胞性胃肠病(EGID)

 

tianyi111

关注站内信

3 楼

具体诊断

本例患者无任何感染性病原,初始的急性消化道症状与肉眼可见的溃疡有关,高度提示塞来昔布毒性。然而,虽然停用塞来昔布后消化道症状缓解,但消化道外表现和临床一般情况却进一步恶化。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组织学检查结果指向CSS的诊断:哮喘、慢性嗜酸细胞增多超过10%、嗜酸细胞浸润至血管外区域,以及外周神经病变;尽管如此,该患者没有肺部浑浊,也没有静脉窦异常。因此,6项标准中符合4项,诊断为CSS的敏感性为99.7%,ANCA阴性并不能排除这一诊断的可能性,原因是只有不足50%的病例可检出自身抗体,而且受累患者更常见IgE水平升高(75%)。

tianyi111

关注站内信

4 楼

治疗

15%~56%的CSS患者有心血管并发症,但本例患者没有。心血管并发症是CSS患者的首要死因,而且和胃肠道受累一样都属于1996年预后“五项因素评分”(FFS)。2009年新版FFS包括了年龄>65岁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增至150 μmol/L但无蛋白尿),就CSS而言,无耳鼻喉受累也被加入进来。每项因素可使5年死亡率增加9%~21%,并且需要免疫抑制治疗。对于本例患者,连续3 d团注甲基强的松龙(在采用伊维菌素进行系统性调试后,给予15 mg/kg·d)之后观察到临床和生物学完全缓解,此后口服强的松(1 mg/kg·d)加6次静脉注射环磷酰胺(600 mg/m2,每15 d注射1次,注射3剂后改为每月注射1次)。一直用硫唑嘌呤100 mg/d维持治疗至今,未出现复发。此外,采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诱导B细胞耗竭,已成功治疗了一些复发性CSS;人源化抗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美泊利单抗也能被CSS患者良好耐受,可在保持临床稳定的同时使皮质激素用量逐渐减小,从而给患者带来临床收益。

tianyi111

关注站内信

5 楼

关于本病的病理学讨论 

1951年,Lotte Strauss和Jacob Churg将CSS从结节性周围动脉炎中分离出来,认为CSS是一种罕见的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发病率为每100万人年发生0.5~6.8例。胃肠受累较常见(占20%~50%),但通常伴随反映血管炎活动性的腹部以外症状,因此实际上仅有很少病例是因胃肠道症状而发现该病。CSS的典型组织学异常包括顶骨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外坏死性肉芽肿和嗜酸细胞组织浸润。 

虽然CSS消化道表现缺乏特异性(97%的患者表现为腹痛)且不能预测手术并发症,但仍必须加以考虑,可早期给予免疫抑制治疗。一项队列研究纳入的11例CSS胃肠道受累患者中,4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肠道溃疡,2例结直肠溃疡,2例腹膜炎,1例肠穿孔,2例消化道缺血,1例阑尾炎,1例胆囊炎。食管失弛缓症、胰腺受累和蛋白丢失性肠病也曾见诸报道。

szylww

关注站内信

6 楼

回复 3楼:美国1990年确定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的诊断标准为:

 1.支气管哮喘。2.白细胞分类中血嗜酸性粒细胞>10%。 3.单发性或多发性单神经病变或多神经病变。4.游走性或一过性肺浸润。 5.鼻窦病变。 6.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凡具备上述4条或4条以上者可考虑本病的诊断。

文章中指出“也没有静脉窦异常”,“静脉窦、胸腔和腹腔CT扫描结果均正常”。怀疑两处静脉窦均为鼻窦的误写。请核对。谢谢分享!

szylww

关注站内信

7 楼

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

http://baike.baidu.com/view/655906.htm

韦格纳肉芽肿

http://wenku.baidu.com/view/51c8dec20c22590102029dcf.html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http://www.91sqs.com/474/viewspace-16254.html

     典型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http://www.doc88.com/p-90729502212.html

szylww

关注站内信

8 楼

本例的诊断是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急性嗜酸细胞性肠胃炎只是该病在胃肠道的局部表现,题目似乎不妥。

szylww

关注站内信

9 楼

回复 7楼: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一例

http://www.bioon.com/Article/clinic29/63539.shtml

tianyi111

关注站内信

10 楼

回复 9楼:感谢szylww 对此病例提出的指证!使我对此病例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篇病例本是网络转载,也欢迎更多的同道中人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474612

关注站内信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