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在《肿瘤学年鉴》(Ann Oncol)杂志上发布了其最新系列《ESMO诊断、治疗及随访临床实践指南》,覆盖了乳腺癌、宫颈癌、肝癌、甲状腺癌、鼻咽癌、肾癌等十余个癌种。国内相应领域的专家也对其更新要点及国内实践价值进行了解读。
肝细胞癌:我国指南更为适用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梁军 刘自民
诊断标准和分期
在新版ESMO肝细胞癌指南中,其诊断标准是病理组织学诊断或CT、磁共振成像(MRI)所见的明显病变。病理学诊断要求检查活体组织或术后标本,最好有周围的正常组织用于比较。但对肝硬化患者,若有下列情况则不推荐活检:由于严重合并症不能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等待肝移植;择期手术患者。在早期诊断中并不推荐使用血管造影术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FDG-PET)。
pTNM分期基于术后病理报告,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患者,但国际认可度不高,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系统被广泛应用,可根据分期判断治疗和预后,该指南也对其进行了推荐。
在诊断方面,该指南不如NCCN及我国肝癌规范化治疗指南,后两者对肝内结节>1 cm以及<1 cm者,细分了诊断流程。
局部肝癌的根治治疗
局部根治疗法包括外科切除、肝移植和局部治疗[射频消融术(RFA)或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目前尚没有相关随机临床研究。
对于病灶<2 cm、BCLC分期为0期及早期肝癌不适合手术者,局部治疗(RFA/PEI)可替代手术,这两种方法可使超过90%的患者达完全缓解(CR)。与PEI相比,RFA的局部控制率较高,特别是对>2 cm的病灶。此外,RFA治疗患者的病灶应<5个,且直径<5 cm 。但是,RFA/PEI可能会引起胆管破坏并引起肿瘤种植播散。
在辅助和新辅助治疗方面,该指南引用2009年一项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认为辅助和新辅助治疗没有明确疗效,不推荐以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改善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患者的预后。
该指南强调了肝移植的作用,认为肝移植可治愈肿瘤和潜在的肝脏疾病,但其条件很严格,采用了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肝移植标准(米兰标准):单个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3个,且最大直径≤3 cm。由于器官短缺,需要肝移植的患者常面临较长的等待时间,该指南对于预期等待时间>6个月的患者,可先接受手术切除、局部治疗或化疗栓塞术,以延缓肿瘤进展。
国内肝移植标准扩大了适应证范围,但并未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可能更为符合我国国情和患者的实际情况。
局部进展/转移性肝癌
对于局部进展或转移性疾病的姑息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全身化疗和放疗。其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HCC在我国非常普遍,改进栓塞材料和技术可以提高TACE的疗效。此外,其联合其他治疗方法也已被广泛应用。
对肝功能良好、进展期HCC(BCLC分期 C期),或者TACE治疗后的中期HCC,该指南认为索拉非尼是标准治疗。一旦疾病进展或索拉非尼耐药,推荐采用最佳支持治疗或参加临床研究。
肾细胞癌:简明扼要,观点明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马建辉
2012版ESMO肾细胞癌指南增加了病理评价、局限性肾癌风险评估、放疗和双膦酸盐作用的内容,并简明扼要地对当今晚期肾癌标准的一线及二/三线治疗方案进行了总结。
分型及危险评估
新版指南总结了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腺癌、嫌色细胞癌和集合管恶性肿瘤的染色体异常位点及相应的基因异常,有利于掌握肾癌各亚型之间的病理鉴别诊断要点。
对局限性肾癌患者,该指南推荐采用美国梅奥医院(Mayo Clinic)依据分期、大小、分级和坏死情况制订的SSIGN危险评分系统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综合分期系统(UISS)进行评估。
该指南认为对术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SSIGN评分系统在预测准确性方面优于UISS,而在其他预测方面则UISS评分系统更具优势。这两个预后评分系统对指导未来局限性肾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将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治疗
新版指南强调了放疗对于复发或转移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此外,其推荐应用唑来膦酸治疗肾癌骨转移,也可考虑应用223镭或地诺单抗治疗骨转移。
对于T1期肾癌,新版指南明确推荐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作为首选方案,而根治性肾切除术则作为备选方案;对T2期患者,推荐以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作为首选方案;对于T3~4期患者,则以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作为标准治疗。
相关指南下载:
>>《2012 ESMO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诊治与随访》
>>《2012 ESMO临床实践指南:肾细胞癌的诊治及随访》
胰腺癌:侧重诊断与内科治疗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理伟
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指南相比,2012新版ESMO胰腺癌指南更侧重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以及内科治疗。
诊断和外科手术
该指南与NCCN指南较为相似,除了术前影像学评价为可切除的患者外,对其他患者在治疗前均须病理证实,推荐首选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在外科手术方面,不推荐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而切缘阴性则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辅助治疗
该指南与NCCN指南均不推荐对可切除患者行新辅助治疗,而对有潜在切除可能的患者,则建议根据体能状态(PS)行新辅助治疗。在方案的选择上,该指南推荐单药化疗方案,而NCCN指南则首选包含放疗、化放疗的方案。
结合中国胰腺癌治疗现状,放疗引起的纤维化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因此可选择单药化疗,术后再根据患者体能状态、病理分期等,选择是否行化放疗。
在术后辅助治疗方面,ESMO指南推荐化疗,而NCCN指南则推荐化疗与放化疗联合或序贯使用。在实际临床运用中,笔者认为辅助化疗和放化疗均可选择,需针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
对于体能状态较好的晚期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学协作组(ECOG)评分为0~1,疼痛控制良好,胆道支架通畅及充足的营养摄入],新版ESMO指南首选方案为吉西他滨单药,不推荐两药联合方案。对<75岁、PS评分好、胆红素低于正常上限1.5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5 - 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FOLFIRINOX)方案。对使用吉西他滨+厄洛替尼8周内出现皮疹的患者,此方案有益。’
相关指南下载:
乳腺癌:重点突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剑 胡夕春
诊断
新版ESMO乳腺癌指南强调了对转移灶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再评估的重要性。回顾性分析显示,原发和转移灶受体状态不一致的患者预后较差,这可能是由于不恰当、不充分的治疗导致的。因此,新版指南认为,只要任何1次活检受体阳性,就应考虑给予相应治疗[内分泌和(或)抗HER2治疗]。
新版指南也指出,在早期乳腺癌复发风险评估中使用的多基因检测技术在进展期乳腺癌中的价值仍未获得证实。
治疗
局部区域复发乳腺癌
该指南给出了治疗路线图(图1)。同时,其强调对不适合根治性局部治疗(如不可手术或既往放疗)的患者,全身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措施,具体选择要基于肿瘤生物学、先前治疗方案、无病生存间期、合并症和患者个人喜好。
转移性乳腺癌
该指南强调,对激素受体阳性而HER2阴性的患者,无论转移部位如何,内分泌治疗都是首选,除非疾病需要快速控制。而对于HER2阳性患者,如无相反指征,抗HER2治疗的早期介入是高度推荐的。
新版指南认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专家组中应包括癌痛控制专家。同时,RANK-L抗体denosumab凸显了其在骨转移治疗中的优势。
分子分型
Luminal型乳腺癌
FIRST研究结果证实,在绝经后管腔(Luminal)型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中,氟维司群每4周500 mg的疗效优于阿那曲唑。此外,TAMRAD和BOLERO-2研究显示,与单用内分泌治疗相比,联合使用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更能使患者获益,目前该药已被FDA批准用于晚期乳腺癌。
HER2阳性乳腺癌
CLEOPATRA研究显示,与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组相比,曲妥珠单抗、pertuzumab(抗HER2靶向药物)和多西他赛3药联用组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延长6.1个月,达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史上最长的PFS期——18.5个月,且其总生存(OS)期也有明显延长趋势。
此外,EMILIA研究表明,与卡培他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拉帕替尼相比,抗体-药物共轭新药T-DM1用于曲妥珠单抗耐药HER2阳性乳腺癌更能延缓肿瘤进展和延长患者OS期,毒性反应也更轻。
其他
在欧洲,紫杉醇或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乳腺癌的适应证仍被保留,但该指南认为治疗前需综合考虑成本、毒性反应及获益。该指南也指出,即使治疗有效,最初6周肿瘤标志物的一过性增高并不罕见。
甲状腺癌:强调个体化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王卓颖 郭晔
诊断
甲状腺超声仍然是新版ESMO甲状腺癌指南推荐的一线诊断方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尤其是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检查也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重要手段。结合分子标志物,如BRAF、RAS、RET/PTC和PAX8/PPARγ突变的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但此项技术仅在少数几家国内医疗机构中开展,尚未得到推广。
分化型甲状腺癌
分期
在分期方面,新版指南仍然沿用最常用的AJCC TNM分期,并补充了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及欧洲甲状腺学会(ETA)提出的肿瘤复发危险评估,包括肿瘤的术后病理分期(pTNM)、组织学亚型和临床评估指标[同位素消融后的全身扫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并提出新的“持续危险分层”的理念,及针对随访过程中患者各种临床指标的变化调整治疗策略。
治疗
该指南仍以手术为首选,对高危患者推荐行全甲状腺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但对于低危患者,可选择单侧腺叶切除术等不太激进的方式。新版指南对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仍有争议,但认为其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分期,以指导后续治疗和术后随访。国内大多数学者也支持这一观点。
新版指南再次强调了术后同位素治疗仅对高危患者有益,而对低危患者无益,对中危患者应个体化选择。口服甲状腺素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目标TSH<0.1 mU/L)同样只针对高危患者。这一观点在我国外科、内分泌科和核医学科医师间尚未统一。
对于远处转移的患者,特别是同位素治疗失败后,新版指南推荐进行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包括抗血管生成在内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供选择,但标准的治疗药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术后随访
该指南强调针对高复发转移风险的术后5年短期随访流程(图1)。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的灵敏度并不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但对于发现不吸碘的转移灶有一定帮助。
髓样癌
该指南强调了血清降钙素(CT)、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诊断和随访中的重要性。在手术方面,该指南推荐全甲状腺切除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术前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需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只需维持TSH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3年内需每6个月检查1次血清CT。此外,没有证据显示化疗对生存有益。在国内血清CT检测尚未成为常规,需引起重视。
远处转移是髓样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化疗的作用有限,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十分显著。近期,美国FDA和欧洲药监部门均批准了小分子TKI类药物vandetanib对其的适应证,但该药在国内上市尚需时日。
相关指南下载:
>>《2012 ESMO临床诊疗指南:局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
鼻咽癌:与国内实践同中存异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胡超苏
分期
新版鼻咽癌指南由欧洲头颈学会(EHNS)、ESMO、欧洲放射治疗及肿瘤学会(ESTRO)联合发布,其临床分期采用2010年第7版世界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标准,分期前的检查优先考虑磁共振成像(MRI),也可采用CT。
我国许多中心除了采用国内2008分期系统外,也同时采用UICC/AJCC标准。两个分期系统有所不同,但是均强调以MRI检查作为分期依据。
治疗
新版指南推荐如下(表1)。与新版ESMO指南相比,我国在对Ⅰ期患者的治疗原则方面无差异,均采用单纯放疗。对于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纯放疗;而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大多采用同期放化疗。对于Ⅲ期及ⅣA、ⅣB期患者,国内也大多以同期放化疗为标准治疗,联合辅助或新辅助化疗。
国内的同期化疗药物大多为顺铂,辅助及新辅助化疗方案为顺铂+5-氟尿嘧啶(PF)、顺铂+紫杉醇(TP)、顺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TPF)或吉西他滨+顺铂(GP)。其中顺铂的用量为80 mg/m2,或者为30~40 mg/m2。
复发处理
对于鼻咽部复发,新版指南推荐采用再次放疗或放化疗,放疗技术包括调强放疗(IMRT)、近距离放疗及立体定向放疗等;而对于颈部淋巴结复发,则以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为主。这一点与国内相似,对于初治即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国内大多在化疗4~6疗程后,进行局部放疗。
软组织与内脏肉瘤:提示未来研究方向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吴穷 解放军八一医院 秦叔逵
靶向药物进展
基于两项大型随机临床研究的结果,新版ESMO软组织与内脏肉瘤指南更新了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软组织肉瘤(STS)中的进展。PALETTE研究关于抗血管生成药物pazopanib用于治疗标准化疗失败后的转移性非脂细胞肉瘤,结果患者在无进展生存(PFS)期方面有3个月的额外获益,肿瘤进展危险降低69%。该指南推荐在晚期非脂细胞肉瘤化疗失败后,将pazopanib作为一种选择。
在SUCCEED研究中,mTOR抑制剂ridaforolimus用于化疗有效的晚期STS维持治疗,结果患者在PFS期上有3周的额外获益,肿瘤进展风险降低28%,总生存(OS)有获益趋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新版指南建议考察该药在选择性亚型肉瘤中的疗效。
研究方向
新版指南同时也提示了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一是在选择性人群中进行研究。由于STS的稀缺性和众多病理亚型,临床研究具有很大异质性,导致很难精确解读临床研究结果。在进行靶向药物的研究时,要高度重视目标人群的异质性,提倡在选择性亚群中进行研究。
二是开展基于驱动机制的研究,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驱动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发或选择靶向药物是一种趋势。这种模式将实验室与临床联系起来,提高了药物研发效率,对于STS这种发病率低的肿瘤特别有意义,更接近于“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治疗。
骨肉瘤:有助于国内实践
北京积水潭医院 牛晓辉
在2010年的基础上,201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骨肉瘤指南无论是形式还是具体内容都进行了更新。在201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上,CSCO骨肉瘤专家委员会也首次推出了中国自己的《经典型骨肉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即将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现就ESMO指南的更新内容,结合我国推出的《经典型骨肉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进行点评。
ESMO指南不同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前者更多地是强调临床实际诊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规范化要点。新版ESMO指南的内容主要分为5个部分,包括流行病学、诊断、分期和危险评估、治疗及随访,而主要的更新内容是在治疗方面。
诊断
新版指南指出,由于普通临床医师、影像科医师和病理科医师常常很难识别和治疗骨肉瘤,因此,所有骨肉瘤可疑病例都应在活检前,转到骨肿瘤诊治中心进行诊治,这与我国的骨肉瘤专家共识是一致的。
另外,新版指南删除了肿瘤坏死率的相关内容,并在术前化疗疗效评估部分指出:肿瘤大小的改变及是否出现骨化并非可靠的指标;动态磁共振成像(MRI)是可靠的方法,但是需要顺序扫描(sequential scan)来评估肿瘤的血运改变。
分期及评估
新版指南认为除了全身骨扫描、胸片和胸部CT可用于分期以外,全身MRI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PET-MRI亦可用于分期和疗效评估。
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和TNM[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两种分期系统都不完美,在实际临床分期中,需要特别注意两个影响分期的因素:肿瘤负荷,以及是否转移。
我国共识在推出之前,经过反复讨论,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最终删除了PET-CT用于分期的相关内容,并推荐同时使用这两种分期系统。
治疗
手术
新版指南增加了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强调外科治疗的边界理念,指出手术的目的是安全切除肿瘤,并尽可能多地保留功能。囊内或者边缘切除会提高复发率,进而降低患者总生存(OS)率,所以功能保留应以获得安全外科边界为前提。
化疗
关于化疗,除了经典的多柔比星、顺铂、甲氨蝶呤和异环磷酰胺以外,新版指南指出,依托泊苷也是有抗瘤作用的药物。但本版指南仍然没有推荐化疗方案,而是更强调化疗时间应为6~10个月,并建议所有患者都接受前瞻性临床研究,这被认为是骨肉瘤的标准治疗。
免疫治疗
关于免疫治疗,尽管干扰素和胞壁酰三肽(Murayl tripeptide)在临床研究中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但缺乏更有力的证据,因此新指南仍然没有推荐免疫治疗。另外该指南指出,对于40岁以上的骨肉瘤患者,药物应当适当调整,尤其是甲氨蝶呤。
肺转移
对于原发转移性骨肉瘤患者,常常需要手术切除转移病灶,约30%的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如果所有病灶都能够完全切除,甚至超过40%的患者都可以获得长期的生存。
对于复发肺转移患者,该指南认为应当尽量完全切除肺转移灶。即使是多发肺转移,如果能够完全切除,也有可能获得治愈,因此应试图反复多次做肺转移灶切除。对于二线化疗方案,其仍没有公认的标准方案,可以考虑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卡铂,以及其他有效药物。
小结
总体来说,本版指南仍然强调骨肉瘤的规范化治疗,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适当反映这几年的最新进展,这与我国制定《经典型骨肉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该指南对我国骨肉瘤的诊治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关指南下载:
>>《2012 ESMO临床实践指南:鼻咽癌的诊断、治疗与随访》
>>《2012 ESMO临床实践指南:软组织和内脏肉瘤的诊治与随访》
非上皮性卵巢癌:切合临床实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中心 李艺 崔恒
诊断
新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非上皮性卵巢癌指南认为,对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在形态学诊断不确定时,抑制素A(a-inhibin)、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FOXL2基因系列染色,以及FOXL2(402C-G)基因突变分析对确诊有帮助。
治疗
该指南认为对某些患者可以选择性进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腹膜后淋巴结的切除只在有证据表明淋巴结异常的病例上采用。对于恶性性索间质肿瘤,不推荐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手术。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还需要进行刮宫以排除同时合并的子宫癌。
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方面,对ⅠA期G2~3和ⅠB~ⅠC期患者是否行辅助化疗还有争议。有些证据显示,对所有级别的未成熟畸胎瘤,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可予密切观察,对术后复发的患者可行化疗。对晚期患者,若既往曾接受铂类化疗,无病间隔超过6个月,在复发(铂类敏感型)后应该考虑使用铂类联合化疗。对含顺铂方案耐药的患者,可以用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VAC)方案或紫杉醇-吉西他滨作为挽救性化疗。靶向治疗可以单独或与其他治疗联用,但尚需前瞻性研究证实。
对于Ⅰ期分化差或有异源性成分的Sertoli-Leydig细胞瘤(又称男性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应接受化疗。
随访
新版指南推荐在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随访,第3~5年每6个月1次,或至肿瘤进展;随访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盆腔检查和肿瘤标志物。对保留生育功能的术后患者,每6个月接受1次盆腔超声检查,有临床指征时应行腹部和盆腔CT,以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评估疗效或随访尚未确立。
小结
以生殖细胞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为代表的非上皮性卵巢癌仅占10%,获得大规模随机研究证据十分困难,而其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生物学特性完全不同。该肿瘤在发现时多为早期,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对化/放疗敏感,即使复发,通过恰当处理仍有治愈希望,在保留生育功能方面尺度更为宽松,即使经历长期多疗程化疗,只要注意卵巢功能保护,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的生育结局。
宫颈癌:避免滥用新辅助化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吴小华
分期和危险评估
新版ESMO宫颈癌指南肯定了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的作用,特别指出了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意义,其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了75%和95%。目前全世界均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而这种分期不采用CT、MRI和PET-CT。目前这些诊断手段在我国很普及,应在宫颈癌评估和治疗方案制订中充分运用这些技术。
HPV感染
该指南认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是约2/3宫颈癌的致病原因,故目前上市的HPV疫苗能预防全世界2/3的宫颈癌和1/2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HPV18致病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且与鳞癌相比,腺癌和腺鳞癌更常见。
我国大陆尚未推行HPV疫苗计划,这可能会导致宫颈癌一级预防的滞后,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陷入瓶颈。
治疗
该指南在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上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相似,但有如下4点不同:①对ⅠA2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阴性者,可以选择锥切以保留患者生育功能;②对ⅠB2~ⅡA2期患者均建议行同期放化疗;③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生存益处尚不肯定,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尚不清楚;④除了肿瘤体积大、深肌层侵犯、LVSI外,分化程度也是另一个中危因素。
该指南认为,对于转移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以姑息性化疗为主,其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顺铂/紫杉醇联合方案较优,但考虑到毒性反应及对曾用过顺铂的患者,推荐使用卡铂/紫杉醇方案。
目前我国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使用过多,特别是对一些≤4 cm的宫颈癌仍在使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这并无循证依据。因此,我们应在临床实践中尽可能避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治疗”三重治疗模式,尽可能避免患者饱受过度治疗之苦和经济重负。
相关指南下载:
>>《2012 ESMO临床实践指南:非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治与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