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笔记

iannina

关注站内信

1 楼

 

以下摘录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2年12月的文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机制和管理。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低出生体重和早产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很大的关系。在ROP早期治疗的研究中,美国有68%的早产儿患此病并且体重低于1.251kg,其中严重者占到37%。在世界各地,ROP已经成为儿童失明的首要原因。

筛查和治疗干预措施主要有:关注有风险的新生儿的视网膜功能、激光治疗、视力康复。

 

目前ROP的管理方式

筛查标准:

美国:新生儿胎龄≤30周,或者出生体重<1500g

              胎龄>30周并且临床病程不稳定。

英国:新生儿胎龄≤31周,或者出生体重≤1500g

加拿大:新生儿胎龄≤306天,或者出生体重≤1250g

 

筛查时间:

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6周,或者矫正胎龄31周。

应由眼科医师根据初次筛查所见或者按推荐的日程进行复查。

 

检查方法:

散大瞳孔,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

 

病变分区:视网膜血管化区域

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

2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

3区是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

 

病变分期:严重程度

1.分界线

2.脊状隆起

3.玻璃体内血管生成

4.视网膜局部脱离

5.视网膜全脱离

 

 

Plus病:视网膜血管扩张和迂曲。

 

治疗

1区:3期,或者12期伴有Plus病。

2区:23期伴有plus病。

VEGF药物用于13期伴Plus病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剂量、安全性和用药类型。

 

视力康复

矫正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对弱视和斜视进行持续的检查和治疗;防护眼镜、低视力辅助器械。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113/993

新生儿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Clarity Medical Systems)获取的图像。

 有血管区和无血管区之间的分界线(1期)。

 分界线形成脊状隆起(2期)。

 增厚的脊,异常的玻璃体腔内血管生成(3期)

 部分视网膜脱离(4期),图像右侧脉络膜血管的细节模糊。

 

2004 卫生部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

附件为两篇相关的文献。

1
2013-02-01 16:50 回复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