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期心力衰竭病人不但死亡率高,而且生活质量极差。心脏移植一直是大多数D期心衰患者唯一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治疗手段。随着免疫抑制治疗的进步,美国一些移植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心脏移植1年生存率达到90%,50%的患者存活达11年多。91%的患者移植后5年日常活动体力不受限。阜外医院316例心脏移植的1年生存率达96%,3年生存率92%,5年生存率达89%。
心脏移植候选者选择总的标准是终末期心脏病,并且估计心脏移植后预期个体生存时间将高于不移植的生存时间。目前明确的是心源性休克和静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的患者风险很高,并且最有可能通过移植获益。然而,心衰C期进入至D期往往是呈隐匿过程。临床上非卧床病人的心脏移植时机往往难以把握。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峰值氧消耗量(PeakVO2)被国际上公认为选择心脏移植适应症最好的量化指标。非卧床患者的经过最佳药物治疗,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峰值氧消耗量<12 ml/(kg·min)或者<50%预测值,并且左、右室充盈压升高,心指数仍低患者是短期死亡率风险较高,该亚组人群应被重点考虑进行移植。反之,峰值氧消耗量>14ml/(kg·min)或达到预计值的70%,静息条件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耐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低,总体来说不需要移植。
心脏移植的绝对禁忌症包括1.存在系统性疾病,预计生存期<2年,如5年内活动的/近期发现实体器官/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PSA持续增高的低度恶性前列腺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多系统活动性淀粉样变性;不可恢复的肾脏或者肝脏功能衰竭;严重阻塞性肺疾病(FEV1<1L/min)。2.固定的肺动脉高压,如肺动脉收缩压>60mmHg;平均跨肺动脉压力梯度>15mmHg;肺血管阻力>6 Wood 单位。心脏移植的绝对禁忌症包括年龄>72岁;活动性感染;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糖尿病伴有终末器官损伤(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严重外周血管/中枢血管疾病,不能介入/手术治疗的外周血管疾病;病理性肥胖(体重指数>35kg/m2)或者恶液质(体重指数<18kg/ m2);肌酐>2.5mg/dl,或者肌酐清除率<25ml/min;胆红素>2.5mg/dl,血清转氨酶增高三倍以上,未使用华法令时INR>1.5;严重肺功能不全,FEV1<正常值的40%;6-8周内肺梗死;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不可逆的神经或者神经肌肉疾病;活动性精神疾病/ 社会心理的不利因素;6个月内药物,烟草,或者酒精滥用史;100天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史。
总之,心衰病人适时到心脏移植中心进行评估,及时把握手术时机,不但有利于降低围术期死亡率,而且可以提高心脏移植中长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