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原因所致学习不良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对智力正常而学习不良的儿童常易被诊断为有多动的注意缺陷症,然而,其中不少儿童却是学习不能症、学习障碍、情感障碍、原发性注意障碍和嗜睡症,下面谈谈对这些非智力原因所致疾病的诊治进展。
诊断进展
学习不能症 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仍是证实儿童存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中学习成就与智力的不相符合。因此应检查儿童读、写、算、语言交流、情绪等反应大脑功能的项目。还应找寻神经系统“软体征”和大脑运动障碍的细微体征,如步态、走、跑、跳、扔和接物、姿势、肌力、肌张力、左右辨认等。同时还应注意不良的教学方式可导致较多学习不能症儿童出现学习失败。
情感障碍 这是学习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今对情感障碍的儿童诊断如下:
抑郁症: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躁狂症: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 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原发性注意障碍:①在持久脑力工作或其它工作中持续的警觉、清醒和注意力减少;诉说疲乏、头晕、瞌睡和嗜睡,哈欠、伸懒腰、睡眼惺忪、睡觉、过度打盹;②在活动中注意力减少,白日做梦,难以集中注意,在活动中和对话中失去方向,操作差、作业完成慢、拖拉或不完整、无组织性;③躲避有组织的或重发的活动,对有组织的活动无兴趣、抱怨单调、厌烦、无聊、失去兴趣,在有规则的活动中喜欢随意或不时分心;④动作不安和注意力有问题的行为;⑤耐心、有同情心、充满感情色彩、脾气随和。有上述五项内容症状持续1年以上即可诊断。
嗜睡症:是指白天睡眠过多,这种睡眠过多并非由于睡眠不足,或者酒精、药物、躯体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所致。目前病因不清,但常与心理因素有关。如果嗜睡症状符合下列特征,即可以诊断:
参考文献:1.非智力原因所致学习不良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金星明 来源:临床儿科杂志,1995,13(1):50-51
2.抑郁症、躁狂症、嗜睡症:百度百科
学习障碍,指统称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注意、记忆、理解、推理、表达、知觉或知觉动作协调等能力有显著问题,以致在听、说、读、写、算等学习有显著困难者;其障碍并非因感官、智能、情绪等障碍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等环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结果其鉴定基准如下:
学习障碍
(一)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上者。
(二)个人内在能力有显著差异者。
(三)注意、记忆、听觉理解、口语表达、基本阅读技巧、阅读理解、书写、运算、推理或知觉动作协调等任一能力表现有显著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一般教育育所提供之学习辅导无显著成效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
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由一组障碍所构成,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LD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LD的定义如下:
(l)LD儿的总体智商(IQ)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也有的偏低或偏高;
(2)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为显著困难;
(3)大多数LD儿伴有社会交往和自我行为调节方面的障碍;
(4)其原因是个体内在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所致;
(5)需要排除由于弱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情绪障碍等或由于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原因所产生的学习方面的障碍。
对于学习障碍的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应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学习能力训练、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家庭治疗等。对伴随的其他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者可考虑配合药物治疗。主要干预措施有:
(一)感觉统合训练 作为常规项目,但要注意训练的针对性、系统性。具体方法见“心理文化-感觉统合训练”。
(二)学习能力训练 学习能力训练是建立在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上的特定训练项目。通过计算机软件或医师一对一的训练,从注意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听觉分辨、视-动统合、阅读写作、数学计算、概念理解、逻辑推理等方面使孩子能力得到提高,克服自身的学习障碍。要注意训练的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
(三)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是一种行为学习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坚持练习,达到改善注意和自我行为控制的目的。主要用于注意缺陷明显的儿童。
(四)行为疗法 对学习过程中表现适宜行为给予奖励,采用学习行为记录表、代币制、、操作性条件反射等直接针对学习障碍儿童本身的行为矫正,并反复奖励强化使良好行为频率增加并巩固下来。对不适学习行为予以漠视使这类行为逐渐消失。
(五)药物应用 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治疗主要是特殊教育和训练。老师、家长的密切合作,共同执行教育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药物对学习困难本身是无效的,仅对伴随的其他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六)支持性治疗。
选自:搜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