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本药为磺胺嘧啶加氢氧化钠的灭菌水溶液,pH为9.5~11.0,若加人GS中静滴,前者为碱性、后者为弱酸性,混合后转温度又较低时,易析出磺胺结晶,进人血液可造成栓塞。国内已有两者混合致死的报道。但也有实验狂明,两者配伍仍保持溶液澄明而不产生结品。
2. 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 除苯唑西林等异噁唑青霉有耐酸性质,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其它青霉素类不耐酸,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在近中性(pH6~7)条件下较稳定,其酸性或碱性增强均可加速其β-内酰胺环催化水解失活,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宜选用0.9%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分散媒。
3.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注射用)在pH6~8的溶液中最稳定,pH<4时、甙键水解,pH>8时、内酯开裂、均被水解而效价明显下降。在氯化钠注射液中产生盐析形成沉淀,故应先用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到氯化钠注射液中,且药物浓度不宜超过0.1%~0.5%。
4.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塞肟钠粉针、碳酸氢钠注射液也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
5.依达拉奉 原则上必须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与各种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其的浓度降低。
6.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忌与酸性溶液配伍,不推荐使用葡萄糖溶液稀释本药
7.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头孢塞肟钠也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
8.黄芪含依地酸二钠、碳酸氢钠辅料,不宜与酸性葡萄糖配伍,最好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为宜。
9. 氨基糖苷类 如阿米卡星在近中性溶液中稳定,iv时不宜选用酸性或碱性溶液进行稀释,宜以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
10.注射用异戊巴比妥钠本品的注射液不稳定,应在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5%溶液后使用。如5min内溶液仍不澄清或有沉淀物,不宜使用。
11.注射用博来霉素静脉给药时,本品需用5ml或5ml以上的稀释液(如O.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肌内或皮下给药则用1~5ml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12.注射用达托霉素应将本品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给药时间应持续30min。
13.注射用丝裂霉素C 溶液状态易受pH影响,随pH值下降稳定性也下降,应避免用pH的注射剂配伍。
14.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国外资料建议用30ml溶媒BWFI(含1.1%苯甲醇作保存剂)配制,配制后浓度为21mg/ml,使用时再用氯化钠稀释。不能用葡萄糖溶液配制,且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或稀释,避免蛋白凝固。
15.忌盐病人需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配制抗菌药处置
必须用葡萄糖注射液时,可以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0.5~1.0ml)将PH值调节在6左右后配制,有利于抗菌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新编药物学》(第14版)推荐在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比较合适。
儿童输液量较小,按每100ml溶媒中加入0.1ml5%碳酸氢钠注射液的相应比例调配即可。
5%碳酸氢钠注射液加入到葡萄糖注射液中必须先混匀再加抗菌药。
不宜以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品
药物 |
原因 |
呋塞米 |
析出结晶 |
布美他尼 |
析出结晶 |
苯妥英钠 |
pH<4时不能完全溶解 |
碘解磷定 |
葡萄糖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A为合成乙酰胆碱提供乙酰基,增加有机磷中毒的症状 |
肝素钠 |
在pH<6的溶液中很快失效 |
曲妥珠单抗 |
蛋白凝固 |
依托泊苷 |
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 |
羟喜树碱 |
出现沉淀 |
氨力农 |
产生沉淀 |
腺苷钴胺 |
|
维生素B12 |
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
替加氟 |
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
奈达铂 |
不宜使用氨基酸输液、pH=5以下的酸性输液〔如电解质补液、5%葡萄糖输液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 |
替尼泊苷 |
易产生沉淀 |
多柔比星 |
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溶液溶解稀释本药。 |
柔红霉素 |
与酸性或碱性溶液配伍易失效。 |
泮托拉唑 |
注射剂只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溶解、稀释,禁止用其它溶剂或药物溶解、稀释。 |
伊曲康唑 |
严禁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稀释。 |
氢化可的松、卡那霉素 |
|
新生霉素、华法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