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因其救死扶伤,解决人类痛苦的特性而被人们赋予极大的期待和赞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一方面自然跟这些期待的落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策和舆论导向有关。但是抛开这些客观原因,与医院自身也是很有关系的。
自古以来,除了服务于皇家和官府的医生外,一般的医生都是个体执业。好一些的,在一些名望很高的药铺坐堂;其次的,在家执业,有需求的人会登门拜访,把医生请到家中诊病;再次的,就是一些江湖郎中,有病人就看病,没有病人就摆摊算卦。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抓住了人们很多心理,招摇撞骗的“江湖人”。与医疗有关的“江湖人”一般都拜在“皮”字门,下属门类非常之多。有兴趣的可参看著名评书大师连阔如的大作《江湖丛谈》。
或者你会说,现在都是新中国了,这些江湖把戏应该都没有了吧?
错!这些江湖把戏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被包装的更加高大上了。对!就是成为了各种所谓的“民营医院”。
首先,我想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并非公立医院都是好的,但是毕竟会有所约束,相对会好一些;第二,也不是一提到民营医院都是过街老鼠,也有很多民营医院在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做事的;第三,有很多公立医院,尤其是类似部队的医院,将其院内科室外包给别人来经营,这种情况在识别上有很大的难度,更具有欺骗性。
那么民营医院是如何包装骗钱,患者又如何识别呢?下面我们就一一道来。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资历低、阅历少,只在一家民营医院带过一段时间,所以还有很多的猫腻是我所不知道的,也欢迎大家补充。
在目前的中国,百分之八十的民营医院都掌握在莆田人的手中,而这些莆系的民营医院也是最混乱,最扰乱市场的一个团体。这些从事医疗的莆田人大多是以治疗性病起家的,他们衡量结果的标准只有一个:能挣到钱。
今年九月份,财新网以《EFG做局》未标题报道了莆系医疗在精神科方面的一些猫腻;同时《焦点访谈》节目在十月份以《装“神”弄“鬼”为骗钱》为题,曝光了北京市场的妇科、甲亢和精神科的莆系医疗。大家可以看一看。
莆系医院大多藏身在“中医院”“部队医院”的光环之下,主要治疗“精神、甲亢、哮喘、妇科”等一些需长期服药、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主要就是抓住了人们“想除根”“中药好,西药有副作用”“部队科技先进”“不想吃药”等心理。加之利用网络上人们盲目相信的某些搜索工具,大肆宣传、包装自己,于是一个庞大的骗人网络就形成了。
第一就是在网络上大肆宣传。一方面宣传他们的专家,一方面宣传他们的先进治疗设备。你以为这些专家都真的是专家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些人大多是被幕后的经营者包装成的“专家”。这些专家的介绍很多地方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我见过的比较离谱的一个医院,在他们的网页上,某专家年纪50岁,但是专注中医治疗已经35年了。这么算来的话,这名专家15岁就开始行医了?
那么这些专家是从哪来的呢?原先,就是一些能说会道的社会闲散人员,穿上白大褂就是专家了。后来国家对于职业资格管理的越来越严格,于是这些幕后经营者就开始从各大医院搜寻专家了。这些人是具有一定职业资格的,但是未必执业范围都是合法的。很多专家一辈子都没有干过这一科,在上岗前,拿着资料学习一下各种疾病的表现,各种检查、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各种药物的名称和计量等等,就可以上岗并且成为专家了。这样的“专家”你敢相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