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地高辛:与胺碘酮合用时须警惕中毒

朱良华

关注站内信

1 楼

  在临床中,地高辛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常用药物。该药的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因此患者在应用地高辛时须接受治疗药物监测。

患者男,89岁,体质指数(BMI)为18.9 kg/m2,因反复气促4年余,突发胸闷、气促6小时入院。本例诊断为: 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级、急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3(极高危)

医师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和冠心病二级预防。由于患者心脏明显扩大,心率达100110/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仅为30%,医师予洋地黄类药物强心治疗:去乙酰毛花苷(0.2 mg qd 静脉注射)治疗2天,随后改为地高辛(0.25 mg qd 口服),由于心电监护提示室速,故加用胺碘酮(0.2 g bid口服)以预防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联用地高辛和胺碘酮3天后出现恶心、呕吐,医师考虑为洋地黄中毒,心电图V4V6 ST段鱼钩状压低,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为2.37 ng/ml。停用上述两种药物,次日恶心、呕吐消失,4天后地高辛血药浓度降至1.53 ng/ml

药师分析

在临床中,地高辛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的常用药物。该药的安全范围小、个体差异大,且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因此患者在应用地高辛时须接受治疗药物监测。

地高辛在体内代谢很少,主要以原型由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损害及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均可减少其肾脏排泄,从而导致体内药物蓄积。

胺碘酮可降低机体对地高辛的清除作用,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地高辛为P-糖蛋白底物,胺碘酮也可通过抑制P-糖蛋白膜转移系统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导致毒性和副作用增大。因此在与胺碘酮合用时,医师应注意减小地高辛用量。

药师建议

本例患者存在高龄、低体重、肾功能损害、心肌缺血、合并应用胺碘酮等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危险因素。药师认为,本例地高辛剂量偏大(0.25 mg qd),应减小其用量至0.125 mg qd。用药期间,应加强对心率、心律、心电图、肾功能、血钾、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严密观察洋地黄中毒症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应避免低血钾。如出现洋地黄中毒表现,可暂时停药。

2
2015-01-22 17:36 回复

默默付出

关注站内信

2 楼

强心苷类药物治疗指数窄,易发生中毒。常出现在血清地高辛浓度2微克/毫升时,老年人患者因为肾功能降低,血清浓度在还要低一些,并且地高辛与胺碘酮合用,血清浓度可以增加70%-100%。故与胺碘酮合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中毒现状,常表现出红绿色盲,神经系统异常及胃肠反应。同时地高辛是p-糖蛋白的地物,p-糖蛋白作为地高辛的转运蛋白,将地高辛转运到细胞外,胺碘酮能够控制该蛋白,导致肾脏及非肾脏的清除率将地,增加血清地高辛浓度,这个时候使用,剂量应该减半。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