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新一期THE LANCET:精神分裂症患者11年随访的病死率

0629wp

关注站内信

1 楼

我认为我们精神心理科从业者在此版块经常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之中的怪现象,虽然有时值得肯定,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精神心理专业缺乏系统的生物学依据,怎样才能弥补这个缺陷呢?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后来在浏览国外文献的时候我发现了循证医学是不是可以成为大家的共识呢?所以我主张凡是发言可以讲自己的心得体会、临床经验等,但一定要注重证据(这一点和现居澳洲的汤版主相似),否则就又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的怪圈了。

 

下面是仅一期LANCET中的一篇文章,就可以看出国内研究和国外的差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文标题: 精神分裂症患者11年随访的病死率: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分析(FIN11研究) 

 

英文标题: 11-year follow-up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FIN11 study) 

 

作者:Jari Tiihonen, Jouko Lönnqvist, Kristian Wahlbeck, et al 

 

背 景 20世纪90年代,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开始在临床应用;现在,人们普遍相信此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率有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确定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率的长期作用。

 

方 法 利用1996—2006年间芬兰的全国注册资料,对66 881例患者与总体人群(520万)的死因别死亡率进行比较,并将这些数据与是否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相联系。比较了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当前使用及累积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者与从未使用这类药物者的全因死亡率,还比较了使用6种最常用抗精神病药物者与使用奋乃静者的死亡率。

 

结 果 虽然在随访期间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比例从13%升至64%,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整体人群的预期寿命差值在1996年(25年)至2006年(22.5年)期间并无明显加大。与当前使用奋乃静者相比,使用喹硫平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最高(校正HR 1.41,95%CI 1.09~1.82),而使用氯氮平者风险最低(校正HR 0.74,95%CI 0.60~0.91;氯氮平 vs 奋乃静,P = 0.004 5;氯氮平 vs 其他所有抗精神病药物,P < 0.000 1)。与未使用药物相比,长期持续(7~11年)服用任一抗精神病药物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校正HR 0.81,95%CI 0.77~0.84)。对于至少服用一个疗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药物累积使用时间与死亡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每增加1使用年的HR 0.991,95%CI 0.985~0.997)。

 

结 论 与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药物,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较,使用氯氮平似乎伴有更低的死亡率。对氯氮平使用的限制应当被重新评价。

 

 

转自  popzxc

2011-05-08 15:02 回复

wcz89hn

关注站内信

2 楼

楼主,有没有全文啊?求助~~~

回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