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一病人,24岁女性,胸腔、气促、咳嗽、左侧胸痛一周入院,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考虑结核性胸膜炎,常规予胸腔置管,第一次直接予50ml注射器抽出600ml,第二次接引流袋90分钟后引流出600ml时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加重,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后考虑急性复张性肺水肿,停止引流,相关处理后好转。事后严厉批评了我,说胸腔积液不准搞引流,风险性大,出现病情变化无人在场死了怎么办,还说有什么指南规定,以后要高引流你自己全程陪护;本人认为,如果以注射器直接抽水胸水应该减少更快,发生肺水肿几率更大,但却是可及时处理;做引流确实不可能随时陪护,出现病情变化有时确实难以第一时间处理,但我咨询了几个三甲医院朋友,他们都是做引流,本人现在很郁闷,求大神指导。
我们二甲医院原来也看结核性胸膜炎的,都是抽胸水,不做引流。见过在三甲医院引流的,是有个阀可以开关的,不是一直引流着,护理要更细心,当然要比穿刺风险大。
我感觉引流比穿刺好,但不宜持续引流,每天放液1--2次,离开时关闭,上级医师批评的对,如果不是600ml,而是1000ml......,还可能有风险。
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的治疗,胸腔穿刺和胸腔置管引流都是治疗方法之一,置管引流的优点是不需要反复穿刺,持续引流或间断引流的液体量较多,可以缩短吸收时间;缺点是带管后护理难度加大,引流速度控制不好时会出现引流量短时间引流量过大带来肺复张后肺水肿。我们曾经遇到一位病员经胸部CT检查发现左侧胸腔积液,右侧未见异常。第一天下午给予置管引流,速度不快,术后无不适。第二日7:30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大汗淋漓,濒死状态,立即予以抢救。当时惯性思维以为右侧问题所致;待稳定后再行胸部影响检查发现右侧气胸,经过正确治疗,病人痊愈出院。自此以后,对于胸腔引流后病情突变,我们的思路考虑的问题除肺复张后肺水肿,胸膜反应,肺栓塞等问题,还要多考虑有无对侧气胸问题。对于你所说病人情况的具体分析病情突然变化的发生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至于胸腔可否置管引流的问题,目前没有列为禁忌,依据有2010英国的胸膜疾病指南,2014恶性胸腔积液中国专家共识。再有就是2013年5月出版的Richard W. Light 著的PLEURAL DISEASES 中的29章专门论述胸腔管问题,也没有禁止使用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全球用的渗出液、漏出液标准就出自此人之手,真正的大佬啊。不同的学术观点,与你的上级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巧妙地沟通就是了,不纠结过去的不快。愿我们共同进步!